那是在于朝廷滥发宝钞不加限制,又不允许百姓子民用宝钞兑换银钱,简直就是逼着民间百姓抵制宝钞,不失败才是怪事。
朱高希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宝钞可以发行,但是不能超量滥发,否则他们前期做的所有努力,全都会付诸东流。
朱棣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点你可以放心爔儿。”
“朝廷第一批宝钞数量在十万贯,将由户部负责发行,绝对不会滥发超发!”
话说到这儿,朱棣也看向了夏原吉。
这位新任户部尚书,现在肩上的担子很重!
夏原吉自然明白这一点。
“现在的宝钞,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官员宗室的俸禄发放,到目前为止情况还算不错。”
“其二则是放出了一部分流入市场,以便百姓子民能够接受,这一步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看,也还算可以。”
听到这话,朱高希来了兴趣。
“维喆兄不妨把思路打开。”
“咱们这永乐宝钞如此精美,连国人都能够接受,更别提那些外邦蛮夷了!”
此话一出,夏原吉顿时就来了兴趣。
“贤弟,你的意思是……”
“朝廷不是要与番邦属国贸易来往吗?那我们直接用永乐宝钞进行结算便可!”
朱高希脸上洋溢着奸诈的笑容,道:“这方面,宝钞倒是可以多发一些,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建立维持大明在国际上的华夷朝贡体系!”
事实上,永乐朝廷正是这么做的。
比如大明与倭国的勘合贸易,就是始自永乐年间。
永乐年间,三宝太监出海抵倭国,以“嘉其勤诚,赐王九章”的方式,册封足利义满为“倭国国王”,自此以后倭国向大明称臣纳贡,并且两国展开了勘合贸易。
因为这勘合贸易是互通有无,所以倭国也从中获利不菲,一直保持着这种模式,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向大明申请朝贡。
所谓“勘合”,本指古时盖有骑缝章的契约文书,“勘合”双方需同时出具所持的两符,在比对一致后,方可开展交易,室町幕府持明帝国发放的银符,以朝贡的名义向明帝国派出贸易船只,并在指定港口——宁波交割货物,大明帝国则以“国赐”的名义交付日方所需要的商品。
不过,在勘合贸易的船上往往还载有大量的附载物,这些商品需在宁波市舶司接受明帝国的“抽分”(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