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丝毫差池。
在他的观念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幼苗,实则比金银珠宝更加宝贵,它们的存在关系到的是无数百姓的口粮之源,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严令部下,待红薯满仓之际,务必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丰收果实送抵遥远的京城。
与此同时,在林小风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的督导之下,研究所的工作氛围犹如熊熊烈火烹煮油脂,炽热且热烈,科研进度以惊人速度一路高歌猛进。
先是那一枚枚凝聚智慧的放大镜初露锋芒,继而在一片古老土壤的孕育中,最原始版本的显微镜悄然诞生。尽管此显微镜外表粗糙,略带笨拙,功能亦不过勉强堪用,其成像效果尚欠理想,但它的出现已然昭示着一项划时代的科技进步。
林小风深知此事关重大,遂不惜倾全县之力,召集所有的能工巧匠,不分昼夜地投身于镜片的精细研磨,一次次尝试镜片的不同排列组合,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困苦,终于打造出这部看似简陋,却饱含无限希望的光学设备。
然镜片的打磨精度受限,排列组合上的误差也无法完全避免,导致这台显微镜的观测效果不尽人意,只能让人模糊瞥见那个肉眼无法触及的世界,却无法清晰描绘其细微之处。
即便如此,这一发明依然在青霉素研究的道路上开辟出全新的可能,宛如暗夜中的一线曙光,预示着前路必将逐渐开阔明朗。
林小风所遗留下来的青霉素制作工艺虽然显得原始粗疏,却实实在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条摸索前行的线索。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实验历程中,五十多条鲜活的生命因为误操作或杂菌感染而消逝,但这并未让林小风退缩,因为他深深地领悟到,科学探索中最大的敌人并非失败本身,而是丧失方向,盲目消耗宝贵的时光和资源。
他本人并非每个环节的技术专家,但凭借其独到的洞察力,他精准把握住了科技发展的脉搏,从而为后来的研究者们铺就了一条较为平坦的探索道路,大大减少了他们在荆棘丛生中摸索的时间。
又经过了两个昼夜更替,青霉素的研发依旧卡在瓶颈处,迟迟不见关键性突破。
面对这样的僵局,林小风果断作出决定,不再长久驻足等待奇迹的发生,而是着手筹备返回京城的各项事宜。
启程前夕,他精心整理打包了一大批物资,包括十几只象征科技进步的放大镜,两架粗制却充满潜力的显微镜,以及一辆装载满载卫生理念的创新产品——卫生巾,这些无不是他在县城这片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