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
香气弥漫了整个街道,勾得人馋虫都出来了。
早已经吃过土豆的人,知晓个中滋味,相信宋记的东西,也卖面子,路过的,都来尝尝这黄澄澄、糯乎乎的玉米粥。
一尝,还真是不错,没一个空手走的。
十斤玉米渣就能煮出来一百多斤的粥,能盛一百多碗,每碗两文钱,就有两百多文的收益。
玉米棒子一根一文钱,香甜软糯,便宜又管饱。
玉米大渣,一斤五文钱;中等玉米渣6文钱一斤,玉米面七文钱一斤,大家都抢破了头。
第一天玉米粥共卖出五大桶,玉米渣卖出近两百斤,玉米棒子三百多根,第二日翻倍涨。
街头巷尾都知道,宋记出了一种好吃又便宜的粮食,名叫玉米。
玉米通体金黄,可做各种吃食,虽口感不如白面绵密,但扛饿、便宜,不傻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更有几家粮油铺找来宋记,想要大量进货,但都被宋星辰婉拒。
她这茬的收成,按照如今的售卖速度,也就是几天的时间,自己的铺子就能完成。
但她也没将话说得太死,只说以后收成量大了,会考虑。
粮油铺的掌柜们虽然可惜不能赚这快钱,但也没其他办法,只能望而兴叹。
两千多斤的玉米,不到十日,全部卖完。
就连双坪村的很多家,也购买了许多存着。
百姓们家里的还没吃完,又开始问下一茬什么时候上货售卖。
若是没有宋记的土豆和玉米,都不知道这些没粮食的日子怎么过。
且,宋记在这样粮价飞涨的时候,还能维持正常价格,简直就是来拯救大家的。
“大家不要慌张,再有不到十日,土豆又能卖了,所以大家不要因为怕买不到,而屯太多粮食在家。”
因为粮价飞涨,出现了这么便宜的粮食,有钱的人家拼命存粮食,这就导致有很多人买不到,又会增加百姓对缺粮的惶恐。
百姓们听到这话,心中稍安,但这话却让有些人不安。
街东的陈记粮油铺。
“爹,你听到宋星辰说的那些话了吗?再这些样下去,咱铺里的这些米面可就砸在手里了。”
陈掌柜也是眉头紧锁,一脸忧色,深深吸了口旱烟道,“是该好好管管了。”
宋记。
连轴转了七八日,终于将所有的玉米卖完,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