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已劝其勿再深陷其中。”在呼昂翁之典册,鲜有言弃或畏者,然此子非己出,何强求其循己道?况己亦非功成名就之人,其路难以复踏。
“吾能否入此道?未知有无年龄之限,欲拜于师之门下。”此乃老呼昂戏谑自解,以转移话题之语。然,时或于老呼昂之脑海,一闪而过再攻音乐学博士之念。昔日未得博后之冠,至今犹心存遗憾。
“今日大佬之高足,是否已遭淘汰?”
“师者,勿再取笑吾也。”
“虽有微难,然尚能度过。”
-----------------
“增绘设计图纸之图例,明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兼录专利之成果。”
“似有汝名。”老呼昂谓此开场白于答辩有重要之支撑,故示学子,须言明毕业设计乃于实习期间,参与课题之设计交流学习,而后完成之。
“诺,收悉,谢恩师。”
“极尽所能提升毕业设计之质量,其将伴汝一生。”今教育之职,如履薄冰。教授课程时,上进之学子皆背单词备考研究生,欲强调实习实操,又需虑安全之虞,尤以自己推荐之小浩扭伤为甚。撰写论文之际,正值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毕则毕业答辩将至,时日无多,更遑论其他。此况非个例,过半如此,考研意向者逾半。
老呼昂唯寄言学子,自求多福。
“诺!”
“吾欲于此节中增入专利之部分图,以显设计之结构。”
“尚有数处疑难,欲求恩师指点。”
“此声场分布图,当用何软件绘制?”
“性能测试部分,是否应多添实际数据?”
“此声像图亦不知如何处置。”
“目下问题所在,望恩师明示。”
“欲请教央音之小柯高材生。”老呼昂见学子求教,思及专业之事,当问专业之人,故荐一熟人之女,现就读于央音研究生,或于此知识点更为专精。
“吾乃恩师之徒。”
“若答辩前时间仓促,未能请教,当与答辩老师言及与央音之联系,答辩后补正,必当补之。”
“定稿后,当发予两位评阅老师,请其指导评阅。”
“亦请将文稿发予吾,以资学习。”此语以示自谦,虽与学生后辈交流,亦须保持谦逊之心。
“诺,恩师,文稿尚在撰写中,完成即发。”
“吾今尚缺实验部分,明日材料至,即行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