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之益,二曰所遇之难,三曰解难之道与思路之拓展。
特别提点,科学假设之提出,须有案例、理论、数据之坚实支撑。数据尺度之择取,不宜轻率求大,初始当审慎。最后,当重述文献阅读对于研究之启发,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基础数据,此等启发之细,愈深愈佳。如斯云云。
见致蒿君勤学好问,老呼昂特将前述双一流高校博导之读书法详告之。至于蒿君收此长文后,有何所感,能否领悟先读书而后质疑之道理,此则唯天可知也。
此事约略于仲春之际,倏忽孟秋已半,疑老呼昂或因事冗而忘之。虽问者如云,而应者无几,况乎恒从者乎?忽一日,丁酉年桂月十九日未时,老呼昂复见微信留言云:“呼昂师,夏日绵长,欲增学识,以应研途之需。愿闻师荐书卷,以助余进益。”
师答曰:“诺。”
三日后,老呼昂发资料于致蒿君,复言:“资料已发,望详阅。”
致蒿君回曰:“已收。”
又二日,老呼昂约致蒿君:“今夕拟网聚共议,可乎?”
对曰:“诺,归家即备履历。”
又言:“邀师姐同议。”
“善。”
“戌时余,当发腾讯之链。”
“唯。”
“已告之师姐。”
“师,此余之履历。”
前述李君致蒿,广西人也,今岁硕士新生,调剂至锦城学院之环境工程。闻呼昂教授之研究颇感兴趣,遂欲联络之,冀选为硕士之师。自述尝数度驰骋于马拉松之赛场,去岁备考间,体重骤增三十斤,然竟由百六十斤降至百四十斤,其毅力可嘉。其本科乃工程造价,乃前几周官宣撤销之专业,可见其学路亦如马拉松,需恒心矣。今呼昂教授安排,与雍葭、致蒿君共网上约谈,意在考察其坚毅之志,是否真心愿以老呼昂为其师而尊之以为主,以决诸事之疑。
今以腾讯会议为交流之器,初,呼昂公即示二子观之,每次会皆录其屏影,“诸君能见否?余此时亦正在录。”少顷,众人所论,皆录其言,以备后日自省。“今日之会,因一事而召,李君致蒿告余欲今夏先入此境。”呼昂公思之,乃有此举。
呼昂公今念李君致蒿,彼九月将至,决意以己为师,攻读硕士。故今夕,老呼昂决于网际会面,犹如初见,共叙心曲。倘己为李君致蒿之导师,必有诸般安排。此乃双向之选,老呼昂当先陈三年之规划,再聆李君致蒿之志。望李君致蒿细览之,是否合于己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