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刘增辉汇报结束后,罗阳再次开口:“按照刘总的这种思路,我们下一代机型的参数指标范围,他们也能猜个四五分”
料敌以宽。
不能觉得只有自己聪明,对手愚蠢。
在技术分析汇报结束后,就是财务方面的汇报。
“.截止上月底,各个研发小组总计投入资金已经超过3250万,这里面不包含魔都工程技术大学两个实验室的投入,也不包含阳市远帆集团在动力电池上的研发投入.”
“.截止上月底,公司总销售收入超过7000万,盈利超过5700万,除了公司正常开支外,其余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研发中,这里面不包含阳市投资的德阳电机.”
尽管知道研发投入大,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大。
听完财务的汇报后,罗阳直咂嘴。
3250万!
要知道这个数字还不包含学校在两个实验室里的投资,不包含老丈人姜远山那边的投资。
如果全部算在里面,5000万都打不住。
而且德阳电机这个项目上,罗阳自己投资了2000万,另外还有阳市扶持的2000万低息贷款,这两笔钱总计有4000万,也没有算在里面。
七七八八全部统计的话,鲲鹏科技已经用掉起码1个亿!
大疆呢?
有没有像鲲鹏科技这样,打算搞产业链闭环?
如果有,那么他们的投入不会比鲲鹏科技少,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没有追求产业链闭环,那么在第二代机型研发成功后,市场竞争力上,鲲鹏会有成本优势,卖的越多,成本优势越大!
这就是财务汇报结束后,罗阳抛出来的问题。
“个人觉得大疆暂时没有搞产业链闭环的实力。”
褚见明先发言道:“据公司财务数据,截止目前为止,董事长个人在企业里前后几次注资,总数已经超过4000万,而大疆在目前公开可见的信息里,投入资金只有创始人汪韬和港大的一笔资金,其余全部来自销售利润的支撑”
“这个很难说!”
首席财务官倪美林比较谨慎:“我们谁也不知道大疆有没有接受过风投资金,是否已经经历天使轮、A轮.”
“应该没有!”
罗阳这时候开口了:“我前段时间在首都参加了一个投资人酒会,遇到了好几个大佬,包括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他当时就提出对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