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手中。"
"还望先生委屈些时日,坐镇朝堂,朕实在是离不开先生。"
沉默少许,朱由检面露难色的朝着身前一脸坚毅之色的"帝师"低喃道,其言语之真挚,令得不远处负手而立的司礼监秉笔及御马监提督都是微微抬头,面露讶色。
尽管时隔数年有余,但孙承宗这位老大人的"圣眷"依旧不减。
"陛下?"许是没有料到一向"乾纲独断"的朱由检竟然会有如此推心置腹的一面,沉沦宦海多年的孙承宗也不由得有些动容,瞳孔微微收缩。
细细想来,眼前的这位天子的确对他"推崇备至",才刚刚继位,便是一道圣旨将他起复,而后更是拜为"阁臣",这可是他在天启朝,都不曾享有的待遇。
纵然是"东林党"上蹿下跳的那段时日,天子也不曾对他有过半点猜疑,平日里更是处处以"先生"相称...
"老师,朕并非有意针对东林,只是有些乱臣贼子辜负皇恩,竟然妄图颠覆我大明国本,朕岂能容他?"
就在孙承宗有些左右不定的时候,案牍后的朱由检突然话锋一转,使出了一道"杀手锏"。
面前的文官可谓是将一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大明,纵然是因为"党政"而黯然离场,但内心依然对大明割舍不下,不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一道政令,便不顾彼时朝局尚未明朗,星夜兼程的入京辅政,帮助自己稳定根基。
如此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朱由检相信,其定然不会令自己失望。
"陛下所言为真?"
果不其然,本来还有些犹豫不决的孙承宗听得此话,忽然身上气势一顿,声音中也充斥了一抹肃杀之意。
他虽出身东林,但素来不喜那些人排除异己的作风,不然也不会在天启年间,不顾天启皇帝的阻拦,执意要独师辽东。
正因如此,他平日里与南直隶的那些"东林"并没有多少联系,也不知晓这些人在私底下的小动作。
尽管此前曾有过耳闻,"陕西民乱"的背后或另有隐情,甚至天子还曾以此为凭借,换取杨鹤出京,担任三边总督。
但在孙承宗看来,这无非是天子的"帝王心术",并不能证明些什么,亦或者一身铮铮铁骨的孙承宗打心眼里不愿意相信,曾经与他同朝为官的"袍泽"们竟会干出如此没有底线的行径。
为了能够重新拥有昔日的政治地位,竟是不惜暗中资敌,以证明天子"识人不明"...
"之前从陕西押回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