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宝得到利益,而是要给菩萨栽培一个跟三宝得度的因缘。
我们应该去思惟一个问题: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平等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心是平等,为什么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有来接这个人、没来接这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但是佛陀跟众生的缘有浅深的不同,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解释说:佛陀有大悲心,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念佛,佛陀才来救拔我们?难道一定要我们去念他,佛陀才救我们吗?
这当中还有讲条件的吗?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因为你必须跟佛陀结一个缘,他才有办法依止因缘的力量来救拔你,你不跟佛陀结缘,佛陀即使有大悲心也无从下手,他比你还紧张。
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本身是平等,它没有故意要去照亮谁、不照亮谁:但是你要把水准备好,这个月亮就会在水中映现出影像;你没有准备水,月亮就没办法「千江月」,不可以。
所以这条戒的真正意义就是说:我们在供养三宝的时候,使令菩萨跟三宝结缘,我们在三界流转当中,就能够不断的遇到三宝的住世,得到三宝的开导、救拔,我们的善根会不断的增长。
所以在《唯识三十颂》讲到资粮位的菩萨,资粮位的菩萨他所依止的力量,除了内在的内因力,就是菩提心的作意,你经常提醒你自己「发了菩提心」,你要忆念你的本愿,常忆受体;但是更重要的是外缘力,就是三宝的救拔,你要经常忆念三宝,祈求三宝的加被。这一条戒的制戒意义,就是希望菩萨透过我们对三宝的礼拜、赞叹、归依跟三宝结缘,创造一个未来得度的因缘,是这个意思。
辛二、明不犯相
说明开缘的情况:
无违犯者:谓心狂乱 ;若已证入净意乐地,常无违犯。由得清净意乐菩萨,譬如已得证净苾刍,恒时法尔于佛法僧,以胜供具承事供养。
开缘的情况是有二种:第一个是你精神错「乱」,这个是通缘,通于一切的缘;第二个是别缘,就是说你已经成就了清「净意乐」,就是初地菩萨 ,你入了初地,你就没有所谓的供养三宝、做定课这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初地「菩萨」他内心当中产生了「清净意乐」,就好像是「已」经「证得」初果的「净」信「苾刍」,初果的圣人他有四不坏信,对佛法僧戒成就坚固不可破坏的信仰,他恒常能够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