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影响很大,曹操看后头疾差点气犯了。
蔡邕道:“文姬看了檄文,回家气的直哭。
孟德啊,我也看了那檄文,属实可恶,这是要让你遗臭千年。
我帮你写一封檄文回他,咱跟他对骂,看谁能骂过谁!”
曹操哑然道:“我已派兵做出回应,他骂我,总归不如战场争胜来的痛快,不用回骂,要不了几日,袁绍就顾不上骂我了。”
曹操的意思是不打嘴仗。
那檄文也没全骂错,他认。
但他已派出一支兵马,奇袭冀州,给袁绍个惊喜。
曹操不打算回骂,但蔡邕不同意,把他女儿气哭,定要骂回去才行。
他自己就是当世最知名的名士,喝了几杯,兴致上来,狂性大发,当场写了篇檄文,回骂。
蔡邕也列出一条条袁绍的罪状,不多不少,和冀州写信骂曹操的檄文,逐一对应。
蔡邕的檄文中说,袁绍庶子出身,兄弟不合,从小被袁术辱骂是野种。
家里的龌龊事,数都数不过来。
又说袁绍假宽宏,实则用人唯私,先后任命儿子,侄子为州牧,腆着脸说别人,自己就是当世最沽名钓誉之人。
第三条说袁隗年老后,处处错漏。
当年是袁隗和袁绍联合,引董卓入洛阳,导致天下离乱,百万民众因此丧命,皇权崩溃。
两人才是千古罪人。
最后一条便是袁术称帝。
四世三公的袁氏,不仁不义,满门都想当皇帝。
所谓檄文,就是官方撕逼,互相揭短。
蔡邕写完了,洋洋洒洒数百言,浑身舒畅,连饮三大杯:
“骂人谁不会,下次他再写,我还回骂他。让他知道我兖州多名士,骂人比他厉害。”
曹操拿过檄文,心忖这檄文直言袁隗,袁绍引董卓入长安,是天下的罪人。
袁隗和袁绍要是看了,能气吐血。
这是注定流传后世的经典骂战了属于。
曹操让人把檄文拿下去,明日传告天下。
他和蔡邕继续喝酒,道:“我听说伯喈你新得了一张古琴,是东周名琴?”
蔡邕喝的正高兴,醉眼惺忪,大方道:“许你了,许你了,下次来把琴带来给你。”
“听说你还得了一部古卷,是帝王手书?”曹操追问。
蔡邕又喝一杯,兴致愈高:“也许你了,下次一并带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