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您可得三思而后行啊。
这些人在朝中都有不小的势力,您要是把他们都得罪了,以后还怎么在朝中混啊?”
江临闻言,冷哼一声,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可笑的笑话,说道:
“我江临行事,何须顾忌他人!
这些个纨绔子弟、绣花枕头,我一个都不会要!
你马上把他们给我撵走,要是敢有丝毫拖延,我唯你是问!”
王垣见江临态度坚决,犹如铁板一块,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
此时的他仿佛泄了气的皮球,道:“是,大人,我这就把他们撵走。”
然而,王垣刚转身要走,江临又叫住了他,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等等!你刚才说,那个要给我吹箫的,是太子殿下亲自打招呼送来的?”
王垣点了点头,仿佛小鸡啄米一般,说道:“是的,大人。太子殿下特意吩咐过,要好好照顾宋慎。”
宋濂......
宋慎......
江临闻言,眉头一皱,仿佛吃到了什么难以下咽的东西,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
“你再去跟太子殿下说一声,此子我江临坚决不收,让他另外想办法吧。
我这里是制造司衙门,可不是什么音乐学院!”
江临自然知道宋濂,这位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老者,其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更曾担任太子朱标的老师,对太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濂与太子朱标的关系,不仅是师生,更是忘年之交,朱标对其敬重有加。
然而,这个宋慎却是不学无术之辈,整日游手好闲,全然没有其祖父的半点风范。
更为严重的是,宋慎后来业牵扯进了胡惟庸一案之中,最终自然是难逃一死。
而宋濂等人,因为马皇后与太子朱标的极力斡旋,才得以勉强逃脱株连之祸。
宋慎此人,不仅无才无德,更是一个潜在的麻烦源。
在这满朝都在铲除胡惟庸逆党的节骨眼上,宋慎的存在,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太子朱标将宋慎塞到江临这里,其用意江临岂会不明?
朱标定是已经知晓了宋慎牵连胡惟庸之事,为了保全自己老师的九族,他才会出此下策,想要借助江临的面子,保下宋慎一命。
然而,江临却并不想趟这趟浑水。
朝堂中的政治斗争,远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为复杂和凶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