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说这话的时候季林川一脸坦荡,换句话来说就是很光棍。
郭阳挑了挑眉,“什么原因?嘉禾的品质还是可以的吧!”
季林川想了想,说:“麻公司一期轧厂才投产不久,各方面都还没理顺,国内的品牌又鱼龙混杂,基础不牢,现在走品牌路线,最后反而可能自食其果。
品牌建设的根基是产品质量,所以必须严抓质量,从源头抓起,优化种子,做好种植管理,统一运输,在各环节都注重细节,严格控制。
而目前,我们只在种子和种植管理上具备优势,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还有一段路要走。”
麻公司只成立了一两年时间,最初做的还是贸易那一套,直到近一年才开始涉足加工,季林川自认为能做到目前的程度已经算尽心尽力了。
郭阳也没过多为难,他对加工也是一知半解。
“疆省现在有多少品牌?”
“较为知名的有17个,比如锦牌、银力、新农、叶尔羌、沙枣、凯欣等等,不知名的就更多了,只是建设兵团就有10个植师,117个植团场,另外,还有地方企的品牌。
所以,国内并不缺少品牌。”
季林川不慌不忙的介绍了下疆省品牌的数量。
“但要说这些品牌有多好,那也不一定,国内中高端原的自给率才刚到30%,还有70%都要依靠从美澳进口。
嘉禾如果要做品牌,我认为从一开始就要瞄准中高端市场,和澳美竞争。”
不知怎的,一想到和澳美竞争,郭阳想到的就是制裁。
这一次只怕制裁会来得更早,但这也是产业升级必然要经历的一步。
如何去解决,郭阳也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来自国外的制裁?”
“国内的产量尚不能自足,每年还需要进口一百多万吨,怎么会有制裁?”
当他提出这一问题时,众人都迟疑了片刻,实在是想不到制裁疆省的理由。
郭阳说道:“以前人工成本低,国主要靠人工采摘,品质也好,靠着物美价廉的优势在出口市场很受欢迎,但其实量不大,对欧美市场冲击不大。
如今,国内人工成本虽然提高了,但机采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产量也大幅提高,只是机采污染籽导致皮品质受损,所以还给欧美留了中高端这一块肥肉。
但我认为这种局势不会长久,巨大的生存压力也会逼着国内企、官方共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