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
田间三月天,稻香阵阵。
在天禾陵水的科研育种基地,稻田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百多种的水稻正陆续抽穗。
郭阳蹲在田埂上,用水抚摸着稻穗,这里的大多数水稻品种都源自于引种,但也有自行培育的。
而且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但都比不上眼前这块田里的品种,这是天优58,去年郭阳培育的单季稻品种。
经过一年的加代繁殖后,今年已经可以开始推广。
“陵水比三亚的平均气温还要低1到2摄氏度,在育种过程中,容易出现我们想要的‘空壳’,对于研究和生产抗冷害品种很有优势。”
在田埂上,还并排站着或蹲着十来人,这些都是天禾科学院南繁基地的工作人员。
为首的是卫书阳,戴着农民标志性的草帽,穿着短袖的手臂被晒得黝黑,三十多岁的年纪看起来仿佛有四十岁,一直跟在郭阳身旁,时不时介绍着育种基地里的情况。
郭阳望着连绵的稻田,一片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
但如今郭阳对基地的变化很敏感,尤其是随着嘉禾的基地增多,他一年再怎么勤奋,也看不完所有基地。
他第一次来这里时,偏僻、排水不畅、田间道路不通,以至于当时走了很久的路。
见到的也是高低不平,石头遍地,杂草丛生的土地。
现在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科研育种基地。
出了会儿神,郭阳才说道:“乐东还要更北边吧,温度会不会更低一些?”
卫叔阳说:“嗯,乐东的基地最大,涉及的种类更多,瓜菜、卉、、玉米、大豆等,在乐东都有。”
“香蕉园也在乐东,老板要去看看吗?”
乐东、陵水、三亚都位于海南岛五指山以南,国家划定的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也全部在这三市县。
乐东的基地面积最大,但地理位置也相对靠北,瓜菜、香蕉、橡胶是三大支柱产业,也是因此,经济条件相对也要更差一些。
“算了。”
郭阳沉吟道:“乐东的情况听说更好,就不去了,要赶着回酒泉。”
“行。”
卫叔阳心中略微有些遗憾,乐东的情况确实更好。
这个‘更好’不是指表面的风景,而是实质性的育种,相比于粮食作物,瓜菜和卉育种要更容易出成绩。
现在在乐东就有几个新品种的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