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为了耕读,还自己研究了工具书《汜胜之书》、《四民月令》。最后还有作为文学消遣的《西京杂记》和一些汉赋文集。
两年学完四套大部头,还补缺了三套残篇、一堆文学消遣书,这进度应该能让大哥夸赞了吧?
至少作为当世显学的书,诸葛亮觉得自己都快读完了,大哥还能教他什么?
难道观其大略还不够,非要他皓首穷经、往精纯里抠字眼钻研?
汇报完学业后,诸葛亮另起一段,继续跟大哥说他这两年认识的人物。
如今荆州辈分最高的名士是蔡讽,此人是刘表和黄承彦的岳父、蔡瑁的父亲、灵帝朝已故太尉张温的小舅子。(十几年后刘表病死、曹操南下时,蔡讽早已老死,但现在还活着,只是衰老病笃)
诸葛亮此前靠叔父诸葛玄的面子,勉强见过蔡讽一面,但估计对方老眼昏花,已不记得这个少年人了,最多蔡瑁还对他略有印象。
再低一辈的名士里,诸葛亮拜见过了刘表、黄承彦,还跟着司马徽学习了一番,在司马徽处认识拜见了庞德公。
如今毕竟是196年,诸葛亮同辈的那些士人都还没冒头。
后世所谓的“诸葛四友”中,崔钧、孟建如今都还没逃难来荆州呢。
徐庶和石韬倒是已经逃来了,但居无定所,也还不认识诸葛亮。如果历史不被改变的话,徐庶后续还会出去流浪惹点祸,最后才会彻底洗心革面、回来折节向学。
如今诸葛亮在襄阳结交的同辈才学之士,说白了都是襄阳本地三大世家蒯、黄、庞家的人,一个外地流亡北士都没有。
包括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和侄儿庞统、蒯良蒯越家族的几个晚辈蒯祺等人、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主要是黄承彦没儿子)
这些人里,庞山民和蒯祺还是盯上了诸葛亮的两个姐姐,想要跟诸葛家结亲,才经常来跟诸葛亮一起读书切磋、给诸葛亮送各种他原本看不到的奇闻古籍孤本,总之动机不是很纯正。
而黄月英的动机……同样也未必纯正,只不过她盯上的不是诸葛亮的姐姐而已。
诸葛亮一想到家族被人环伺的艰辛,就忍不住把这些内幕都统统告诉大哥,顺便看看大哥有没有别的安排。
要是大哥不介意卖两个妹妹联姻的话,靠他自己真是要顶不住了。诸葛家如今其实就一纯纯的毫无根基外来户,要是非得死撑着一个都不肯联姻,在襄阳是很难混好的。
“但愿大哥早点回信,给个说法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