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
诸葛亮被暂时借走后,刘备这几日自己一个人闲了下来,处理别的事情也没什么情绪,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彷徨之际,好歹他也意识到自己不能浪费时间,就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擅长项,挑了点有意义的事情做——
刘繇被安置之后,一起跟着来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太史慈,以及几个军司马、曲军侯,还有一堆其他人才呢。
那些武职人才都跟着太史慈去了鄱阳,文职人才却还留在广陵。
刘备就决定拿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好好跟这群文官混混熟,看看能不能挑出一些可用之人。
回到广陵后的第三天,刘备就设宴款待了那群刘繇麾下文官,还给每人赏赐了一些缎匹钱财,宴席上姿态非常礼贤下士,一个个亲自陪饮谈心,观察他们的人品、才能。
短短一顿饭的工夫,刘备就观察出,刘繇麾下最有前途的两个文官人才,分别叫孙卲和是仪。
这俩人都是北海郡人,原本都在孔融手下做过事。
三年前刘繇从淮浦南下接任扬州牧时,从孔融处招揽了老乡太史慈,孙卲、是仪就是那时跟着太史慈一起南下求官的。
是仪是个偏武略的文官,虽然入仕时是文职,但现在在刘繇麾下,挂名的却是都尉。
刘备跟他聊了几次,还向其他同僚旁敲侧击,便得知是仪擅长分析军情,能从细微处看出别人注意不到的情报,也曾多次给过刘繇建议。可惜刘繇的决策不行,在跟孙策的交手中还是屡屡失败。
但刘备显然不会靠“历史战绩”来鉴别人才,他非常清楚,有时候战败就是统帅决策无方,不能怪到手下的情报分析参谋人员头上。
是仪是有点本事的,在刘繇手下发挥不出,到了他这样的“明主”手上,或许能脱颖而出。
除了是仪之外,另一个重要人才孙卲,地位就更高一些,他原本是孔融的功曹,刚来时当了刘繇的主簿,后来又当了扬州牧的别驾,专门负责刘繇的外事工作,地位相对清贵。
刘繇每次要派人去朝廷出使要官,或者要别的资源,都是让孙卲出使。
孙卲在这方面也确实干得好,一方面深谙礼法,二来知道怎么跟京官公卿打交道,总能从朝廷要来刘繇想要的官职爵位。
刘备并不是穿越者,所以他也不知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后来孙权称大魏吴王后,任命的第一任吴国丞相,就是这个孙卲。
当然,孙权只是拿孙卲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