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诸葛均聊起公事,先谈了谈地方上的防务。
诸葛均也说了自己做官四个多月的心得:“目前一切还好,曹军偶有动向,但都被高将军严密巡查,防微杜渐,曹贼也没敢有更多举动。
我军沿着沂水河谷边、蒙山相对险要之地,设置了多处临时前哨坞堡,各有烽火警戒,适当屯粮。
加上蒙山山区大雪尚未化尽,这样的堤防已经足够扛过冬天和早春。只是这么干,耗费的钱粮不少,琅琊贫苦,靠当地征发百姓徭役,倒是能凑够整治沂水沿线、修筑前哨坞堡的人力,但徭役民夫的口粮,都得从徐州后方调集。
这几个月里,花了东海糜府君不少粮食,有时候官面账上支应不过来,糜府君还从朐县老家的族产庄园凑粮、用糜家自己的商船运来日照港。”
琅琊这地方,没什么种田民政的事情可忙,就是沂蒙山区,加上几块狭长的弧形海湾平原。
所以这儿最关键的就是防务和交通,维持住跟袁谭之间的沟通纽带,不出意外,就是最大的政绩了。
至于能收上来多少粮食、商税,军队能不能自给自足,这不重要,反正沿海其他后方地区会给琅琊输血军粮的。
建设好海港,整治好海港通往县城和各处前哨坞堡的交通条件,才是重中之重。
一守土,二修路,没别的。
诸葛均此番虽然没什么妙策善政,但也算有问必答,把自己初次做官的心得说了。
鲁肃听了,倒也满意点头。
虽然远不如诸葛瑾诸葛亮那般妖孽,但给个“中规中矩”的评价还是可以的。
做不到把一个县方方面面都治理好,但至少知道抓重点,把两个最大的重点攻坚了。
至于做事的过程中,钱粮利用效率有点低下,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搞不定也正常。
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他主攻的重点任务,他也能有效推进。就是效率有点低,花钱耗粮有点多”。
对于年轻人,还是要以鼓励为主,鲁肃也就中肯地点评:
“初次为官,几个月之内就能抓住这些要领,属实不易,其他都可以慢慢练。子瑜、孔明若是见了,也必然欣慰。
对了,高将军如何不见?刚才还提到他谨守地方,颇为用心。”
鲁肃说着说着,想起高顺来,要不是诸葛均提起,他一时还想不到。
诸葛均连忙帮着解说:“高将军觉得此地已临前线,不宜文武俱出,他担心曹贼有细作渗透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