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的东线和北线,也足以确保对刘璋的万无一失。
而鲁肃在武昌滞留数月后,也因为徐扬那边的内政事务、需要一個高层文官全权统筹,于是也在五月底六月初,辞行回合肥驻扎。
只剩下刘备、诸葛瑾和关羽,暂时还驻在武昌,居中调度。
如今还处在停战期间,各条战线都比较安稳,刘备才能如此布置,一旦到了重新开战的时候,刘备还是肯定得让诸葛瑾、关羽各自去独当一面,主持大局的。
眼下这种刘备阵营顶层大佬能够齐聚一堂的日子,在这乱世之中,只能算是偶然情况。
刘备也很珍惜这段时光,基本上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跟诸葛瑾、关羽联络感情。张飞如今也还在武昌,每次有酒局自然也不会落后,都是到得最早的那一个。
……
时间倏忽来到建安十二年的六月中。
诸葛瑾在武昌闲住了个把月,基本上除了处断一下重要决策以外,其他时候都闲着。
他也不喜欢喝酒,这样天天聚会的日子过久了,也有点负罪感,觉得自己该干点活了。
但是武昌这边,一时又没什么公务可忙。闲下来后,诸葛瑾自己梳理了一下,觉得不如趁着这个时机,搞点军备和技术上的小革新,琢磨一些点子,帮二弟在巴郡和梓潼搞的“租庸调变法”提供更多的铜钱、蜀锦等硬通货支持。
如前所述,要想学习后世唐宋时的租庸调法/代役法,把百姓的缴钱、纳粮、服徭役这三项义务贯通起来,允许百姓自行选择折抵,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保障,就是市面上要有足够的硬通货供应。
无论是铜钱还是蜀锦,只有市面上存量储备足够多了。才不会发生百姓想卖粮或者缴代役钱时、钱荒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增加铜的产量,增加铸币。要么就是增加蜀锦的产量,然后给货币一个绑定价值的通兑品,就跟后世的“石油美元”绑定一样。
诸葛瑾也算是深谙经济常识的,这个问题很容易想清楚。
于是,他就趁着这段时间,每每抽空去武昌附近的大冶铁矿视察。因为那里不仅有铁矿和冶铁厂,还有大规模的炼铜和铸币工坊。
自从七八年前开始,豫章郡的铜矿一直在扩大开采,把源源不断的粗铜运到武昌周边,然后用于打造各种需要耗铜的器具,或是直接熔化精炼后铸币。
诸葛瑾这次去视察,也是想再考察一下炼铜的技术,是否还有可以优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