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对逐利的原罪的批判,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意识形态太过泛滥?”
扯什么淡呢,最早打这游戏打得热火朝天的,和孩子没关系,是运算所那帮大人。
对此,高振东的回答很直接,也成为日后网络上的名场面之一:“你的新闻学学得不错,但你想太多了,那和意识形态没关系,我只是想用一种活泼而富有乐趣,孩子们又喜闻乐见的方式告诉他们一个简单的科学原理——熵增原理。我尊重你对于第九艺术的解读的权利,所以,你那么说,也未尝不可,就算是意外收获了。但同时,你也必须尊重我作为原作者的最终解释权,它是一个科普益智游戏,只是科学有很多面,仅此而已。”
等到散了会,外商部的领导特意叫住了高振东:“振东同志,又要感谢伱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了,哈哈哈。”
沙子换粮食已经够让人高兴的了,没想到看得见摸不着加起来没有二两重的计算机程序也能换粮食,外商部的领导对此非常满意。
高振东笑着摇摇头:“哪里哪里,都是我应该做的。”
知道高振东这话不是谦虚,而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外商部领导随口就给他画了个饼:“辛苦了,等今年年底,我们给你发个大奖状。”
和外商部的领导说完,高振东想起个事情来,他几步赶上去,请文宣的同志停一下脚步。
“同志,是这样,我自己写了一本关于物理的科普书,想出版,要怎么个搞法?”
高振东出的书不少,可是都有人给一手包办了,自己张罗,这还是第一次。
文宣的同志对此非常有兴趣,对于高振东,他也是愿意尽力帮忙的:“这个好办,你找群众出版社或者科学出版社都行,要不这样吧,我明天叫我们的同志联系你,你把书稿交给他就行,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对于他们来说,一本科普书,在这个年代可以算是不错的答卷了,不论是谁写的,只要是从他们这里发掘、操办的,那他们的份儿就少不了。
而且这位高总工年纪轻轻就是总工了,抛开今天的这个事情不说,从外商、外事部门的同志对他的态度来看,多半是成就斐然的,他写的科普书,应该错不了,大不了拿过来之后,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但是这个事情铁定是对大家都好的。
高振东对此非常高兴,不用自己瞎折腾了:“那太好了,这个书我是准备出成一套,利用闲暇,一本一本接着出的,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麻烦你们?”
他高兴,文宣的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