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原本那个作为备选方案。”
作为高振东来说,要改就大改,至少达到三代红外格斗空空弹的基础或者是平均水平,改来改去整个二代半能有什么意思。
已经有了二代水平的雷电-1垫底,就算步子迈大一点也不怕扯到那啥,老毛子和旗国还在用一代弹呢。不过也不一定,老毛子在和我们进行了红外空空导弹技术交流之后,估计马上二代弹也会出来了。
总师说完,乐呵呵的转头看向高振东:“高总,继续,继续,还有什么好想法。”
高副总师难得来一次,这个会一定要开得够本儿才行。
高振东看着自己刚才写到的笔记本上的要点,继续发言:“气动舵面这块儿,我的建议是减小尾翼的翼展。”
减小翼展?这是为什么?
见大家都有一点没想明白他的想法,高振东解释道:“是这样的,弹体加粗了,升力加大了,原本尾翼就可以减小了,顺带还能减小阻力,这是其一。”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大家一听,嗯,对对对,那边增加了某一参数,这边就可以顺势减小,高总这小连招一套一套的。
不过既然有其一,就有其二甚至其三,大家都很好奇。
“第二,现在这个尾翼,是在低过载下使用的,当过载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尾翼有点过于稳定了,对于发挥机动性不利。原本尾翼上的陀螺舵,在这个时候力矩有点太大,把弹体运动趋势卡得有点死了。减小翼展,降低这种力矩,对于机动性有好处。”
尾翼陀螺舵,是个被动的稳定手段,参数一旦确定之后,是没法控制其行为的,你想要,它在,你不想要的时候,嘿,它还在。
这个手段到了高机动红外空空弹时代已经彻底消失,但凡对于机动性没影响的话,这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手段是不会被放弃不用的。
但是高振东现在暂时没法彻底放弃这个东西,彻底放弃的话,导弹的稳定就得上主动控制手段了,在这个时代有点超纲了,
r-73的60g机动性,是靠5个控制通道实现的,两个燃气舵通道、两个空气舵通道,一个副翼通道,非常复杂,以现在的环境条件来说,得考虑上计算机了。
如果说0.15米的弹径,想想办法还是能把djs-60d塞进去的话,但djs-60d的价格,恐怕谁看了都肉疼,这和用黄金做聚能破甲药型罩没什么区别。
所以高振东的选择是减小翼展,至少控制系统对抗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