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尖失速控制手段。
除了丑点儿、要付出一定的重量代价、会影响飞机水平机动性之外,其他的在这个年代,也没啥太大毛病。
别说五爷六爷了,花旗佬的F/A-18改进时,由于挂载物破坏了气流,使其原本的附面层吹除设计濒临失效,都一样是简单粗暴的在机翼上加了两片小翼刀。
不过既然肖总提起这个事情了,高振东倒也不是说不出一二三来。
“这东西倒是去得掉,但是要带来一些工作量啊,得动机翼。”
肖总没想到高振东连这东西都有办法,主要是这个已经是很偏门的了,就算对空气动力学有业余兴趣,一般也不会考虑到这个东西身上来。
看来高总对于飞机气动外形的研究,很是透彻和广泛啊,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了。一时间,他差点兴起捡起第三个高风险方案搞一搞的想法了。
不过虽然那个方案不能搞,但是这个翼刀怎么去除,他还是很有兴趣的:“高总,说说,我看看能不能用。”
高振东想了想:“有好多个办法,但是其中大部分对机翼改动都比较大,对你们这个阶段不合适,只有一个你们可以试试看。”
又是很多办法,很多方案,这位高总脑袋里装了一堆东西。
这次高振东不用去取资料了,这个办法相对比较简单直观,说出来让他们自己去风洞里吹就行了。
“锯齿翼!翼刀是用物理方法,竖起一道金属墙,阻止附面层气流向翼尖的流动。其实挺好使的,哈哈哈。”
高振东一边笑,一边在纸上简单画了一个锯齿翼的示意图。
“而锯齿翼,则是利用锯齿激起涡流,破坏附面层向翼尖的流动,相当于是一堵空气墙吧。不过我觉得这东西效果不一定有翼刀好,而且没有翼刀简单,总之这算是一种办法,但并不是必须替代的办法,你们可以试试看。”
翼刀这东西在我们的飞机上一直活到尖头8爷、豹爷,原因不一定是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毕竟前面十来年可能是真的没研究透,但是到了后面几十年还认为没有一点办法,那说不过去,估计最大原因还是这东西实在是简单便宜好用。
所以高振东并没有强烈推荐的意思,只是把这个办法说出来供参考,用不用,或者能不能用得好,还得瓷飞厂的同志自己到风洞里吹吹看了。
能在这个年代就把攻-5设计得如此匀称漂亮,估计肖总对于美学,是有一定造诣和追求的,至少是很敏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