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闻言大喜,要调整?这就对了,他早就看那个射程10公里出头的130火不爽了。
这倒不是对研究者不爽,搞这个东西的同志,也是根据现有条件综合搞出来的,谁不想要更好的?
陆装局的同志,把调研的情况说了一下。
“……主要的意见,还是在射程上……”
虽然130火还没有搞完,但是其技战术指标是已经明确了的。
别看130火看着没多大个,炮管也短粗短粗的,但是这东西是配属师炮团的,这就很迷。
在后世的军迷看来,都配属师炮团了,而且是火箭炮,那你的射程应该是师炮团里最远的那个了吧。
其实不然,在当时的师炮团里,射程最远的是85加农炮,然后是122榴,130火以一公里之差,惜败122榴。
口径越大,射程越小,简直是倒反天罡。
当然,这和炮结构有关,加农炮和榴弹炮最大区别就是倍径大炮管长,所以当后来榴弹炮一路猛磕倍径,从39到45,直到52的时候,就基本上听不见有加农炮这个炮种了,取而代之的是加榴炮。
但是和这两个不同,作为炮结构最为简单,一身本事都在弹上的火箭炮来说,130的口径只有10公里出头的射程,就很淦。
“同志们觉得这个炮威力是很大,火力密集度也很高,但是设计中10公里的射程,就让大家有很多想法都无法付诸实施。有同志开玩笑,本来想这东西能顶风尿三丈,没想到却是顺风淋湿鞋。”
高振东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问了一个问题:“现在130火箭炮的战术任务是什么?”
陆装局的同志翻了翻笔记本:“威胁敌突击装甲集群,急袭敌浅纵深目标,封锁突破口,弥补身管火炮的火力空白。”
高振东一听,觉得这个战术任务怎么听怎么古怪。
“威胁突击装甲集群?为什么一定是突击的?集结、转场等状态的呢?”
威胁“装甲集群”和“突击装甲集群”,看起来差不多,可是区别还是挺大的。
“够不着,就10公里射程,也就只能威胁一下突击中的了,甚至连突击中的,都只能威胁离得近的。”
高振东明白了,这是根据射程定任务,削足适履了属于是。
“那急袭纵深目标,为什么是浅纵深?”
“一样啊,大纵深够不着。”陆装局的同志抱怨,防工委的同志噗嗤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