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的样子,高振东连忙安慰他。
“不至于不至于,齐工,就算是你及时调整了无线电高度表的数据刷新率,这枚遥测弹啊,大概率还是要掉的,或者试验依然会失败,你就不用这么难过了,结果都一样。”
听见高振东这话,包括李总在内,都有如脑袋上挨了一闷棍,脑瓜子“嗡嗡”作响。
高教授,不会安慰人的话,可以不安慰的。
你这安慰,怎么听着更特么难过了?
齐工哭笑不得的看着高振东,合着大的还在后面?
“高教授,你的意思,这个弹还有更严重的问题?”
高振东一副“大的就要来了”的表情:“嗯,对咯,这个弹最大的问题,不是无线电高度表,而是你们说的雷达脱锁的问题,这才是大的。”
“啊?难道雷达脱锁,不是因为无线电高度表带来的故障导致导弹异常机动而脱锁?”
高振东摇摇头:“这还真不是,你看这里。”
高振东将手指向了雷达脱锁的时间点,然后手向下一划拉,这一下大家都看出来了,很明显,雷达脱锁的时间点比导弹异常机动要早得多,早在导弹下降到20米以下的时候就出现了。
高教授这办法真不错,一眼就能看出故障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为事故分析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对比,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在航空器事故的分析中,基本上都会重点研究这个对比数据。
李总他们在觉得“学会了”的同时,再想到是从自己的试验失败中学到的,顿时又觉得亏得慌。
对于雷达,齐工是很明白的,要不他还设计个毛线的制导系统,所以当高振东指出这个时间对应关系的时候,他已经顺着无线电高度表的故障原因,想到了很多东西。
“高教授,你的意思,是随着高度的进一步下降,海面杂波导致了雷达的性能下降,最终导致脱锁?”
高度越低,雷达受杂波影响就越严重,这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尤其是海面风大浪急的时候,更是如此。
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系统,远比无线电高度表来得复杂,在这里复杂不是好事,所以雷达会比无线电高度表更早出问题,毕竟无线电高度表本身没问题,问题是刷新率太低而已。
本来这个固体反舰弹的雷达,是齐工的得意之作,他想了很多办法,终于用固体反舰弹这一点点口径,达到与争先一号基本一致的雷达性能,对于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