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及说,但是听了高振东的解释,也明白了。
光三极管把光电和放大集中到一起,那光三极管本身的设计制造难度就上去了,那可是集成在一起,从结构上就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想要兼顾各种参数,很麻烦,看起来集成度高了,实际上远远没有这种二级结构来得方便。
合适的光电二极管和后级放大电路,现在基本上是现成的,但是合适的光电三极管,现在可还没谱呢,搞太多的新东西进去,对于课题的顺利完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资源有限的高振东,直接就选择这种难度相对较低,但是实际发展前景更好的方式,而且生产成本上实际没有太大区别。
在一片硅片上弄出二极管+三极管和一个光电三极管在半导体加工来说,差不了太多。甚至光电三极管因为要求更多、限制更大,在现阶段加工成本更高也说不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光电三极管结构的光耦,其特性受三极管本身的限制,当新类型的三极管出现的时候,就要针对这种三极管重新设计光电三极管,这是很麻烦的一个事情,但是对于二级结构来说,实际上是把后级替换掉就完事儿了,简单得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型放大器件的性能。”高振东笑道。
别管是普通三极管还是什么特殊管子,理论上直接替换后级就行。
崔总一直听到这里,才一拍大腿:“对!太对了!高总工,你不但理论精通,思路开阔,而且针对具体的工作和研究路线,把握也是非常到位,思虑极为周到。”
这不是他拍马屁,刚才高振东对于光耦的结构的选择,一番话下来,鞭辟入里,又丝丝合扣,既考虑了性能,又考虑了难度,还兼顾了长远。
对于高总工的本事,以前只是远观,没有参与具体的工作过程,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他和潘厂长算是真正的感受到了,高总工在十二机部威名赫赫,人家这技术、这经验、这思路,那是真的不得了。
高振东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这都是在拿着答案做选择,先天就比他们所有人高出一大截。
什么?系统是自己的?成果为社会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没事儿了,给我狠狠的抄啊!
崔总工很快就把自己厂里在这个工作上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理清楚了:“高总工,我是这么考虑的,那我们就先以LED光源为基础,搞光敏电阻型光耦,和光电二极管输出后级放大型光耦,后者的放大级,我们先用高速的普通三极管搞着,至少能从原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