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已经公开的10微米工艺,也远超GTO的实用要求了。
高振东之所以要在光刻机和相应工艺都完善之后才启动电力电子器件,这也是一个原因,好货要求高啊!
他看上的几样器件,都是性能优越但是加工复杂的,没有光刻机,可是不大玩得转。GTO原本在6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因为到那时候,最早可实用的光刻机才面世,没有这玩意,GTO的加工没那么方便。
别看高振东前世动不动就7nm5nm2nm,抛开这些都是玩文字游戏不说,其实在半导体的世界里,28nm以上就足够干很多事情。
“嗯,至于其他嘛,一些细枝末节的缺点就不说了,第二个最大也最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相比SCR,它的极限功率要低一个数量级。”
听见高振东这句话,所有人都不当回事儿,嗨,多大个事儿呢。毕竟功率可以并联获得,但是工作频率那是娘胎里的毛病,无论怎么串并,上不去就上不去。
这一点,就好像高振东前世,当CPU的频率被发展到一个瓶颈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玩多核了。频率上不去就是上不去,那就多拼凑一点功能单元。
蓝厂:胶水多核也是多核。
“这个倒是问题不大,功率的问题可以通过并联解决,基本上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困扰。而且在非常特殊的要求下,也可以用一点SCR,但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说,GTO相比SCR,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贵。”
GTO还没开始搞,李主任已经在畅想未来了。
加工复杂,自然成本就高一些。
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高振东笑道:“不过也不用担心,实际上,在从几Hz到数十kHz的范围内,除了数百Hz以下范围,再往上,同等工作频率下,SCR的功率都不如GTO,而且到了10kHz,就已经到了SCR的禁区,它压根没办法工作在那个频率之上。”
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别看SCR极限功率高一些,但是工作频率略微高一点,它的功率表现是不如GTO的。
对于十六研究室的同志来说,听见这话,个个眼睛一亮,连忙记下来。
他们除了明面上的知识,还学到了另外一个隐含的内容——搞SCR就不要考虑搞到10kHz以上,不用费那个事儿,这东西压根到不了那个程度,天生的,没治。
这虽然对高振东来说是无意中带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