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翻阅着20多页的文件,发现确实对张潮批评少之又少,最严厉的一条页不过是:
【说得好听,不就是吃爱国流量?】
其他的帖子以及相关留言可就精彩纷呈了——
【建议给张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气人这块他属实非遗级别,要大力传承、发扬!】
【石原这老右翼早该有人治治了!撒花支持张老师!】
【当年鲁迅在日本学医救国,今天张潮在日本以文伐贼,什么叫文化自信啊?这就是了!】
【别捧杀了行吗?鲁迅可没把政客气进ICU,这要算战绩,建议申报吉尼斯!】
【建议和郭德纲组队,一个气死日本人,一个笑死中国人。】
……
王蒙把文件往桌上一放,对众人道:“什么叫群众的意见,看到了吗?”
所有人都沉默下来,王蒙叹了口气道:“所以啊,大家以后就别牢骚什么张潮嘴巴不饶人了。他在国内,还是把文坛上的争论当成‘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
他对石原,可就是上升到‘敌我矛盾’了。张潮老说自己已经‘收着力’了,你们非不信。”
一番话说得不少人心有戚戚焉,尤其是白烨。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加上文学批评界整体上和张潮缓和了关系,所以他的“病假”结束了,开始照常参与作协的活动。
要说在座谁对张潮的毒舌感受最深,非他莫属。白烨也跟着叹了口气道:“张潮这小子……我心服口服!他这不是‘闯祸’,是‘出气’。
我们不要老抱着旧观念,觉得‘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前提是‘人与我为善’。
石原这个人的言论多次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中日友好的大势,张潮这次的演讲,我听得也解气。”
许多人认为与张潮有“不共戴天”之仇的白烨都这么说了,现场也就没有其他的反对意见了,开始尽力想着怎么把这事尽量圆过来。
铁宁这时候也恢复了镇定,虽然张潮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有些失态,但此时她想通了,于是微笑地问道:“还记得张潮这次为什么去日本吗?”
众人一愣,随即有人回答道:“他不是这次访日活动其中一个环节的主持人吗,叫什么来着?——哦,「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
他提前去日本不就是准备这事去了。”
铁宁的微笑依旧温煦如春阳,让人一看就觉得放心。她又问道:“那张潮现在在日本做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