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砖砸下去,都有可能砸到一个修仙者,只要“修仙界”不作乱,朝廷也懒得查。
不过十年时间,朝廷始终在克制着,没有将修仙一事,扩散到南京和京城之外。
而两京之外的十三省,则是在“灵气工业时代”的发展下,开始不断的翻新。
十年时间,政绩评级,六个省级封疆大员,获得了一品,被朝廷赐下了仙法和仙禄。
当然,这也意味着,这六个布政使司下辖的各府县政绩极其出色。
要知道,现如今的大明,各布政使司下辖,百姓丰衣足食,吃饱穿暖,已不再考核之内,因为对朝廷来说,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
而衡量政绩的标准,也是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不断优化,调整,考核方式细化为十条。
一,民生。
说通俗点,就是考核各省,府、县经济状况和百姓的生活水平。
二,财赋。
“财”,自然是代表财富,“赋”指赋税。包括农业税、商业税和其他形式的税收。
三,岁入。
指的是各省,府,县一年内的总收入。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种来源的收入。
四,谷帛之数。
顾名思义,就是粮食和布匹等物资。以谷帛数量,来具体衡量一地的经济实力。
五,户口和田亩。
一省之地的人口,田亩。
六,货殖。
所谓“货殖”,取字《史记·货殖列传》,意为财富的积累和流通,主要是考核一地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毕竟大明可是百业具兴的。
七,府库盈虚。
指的是一地仓库中的储备情况,这是衡量当地财政状况的一个标准,也是考核重点。
八,稳定盛衰。
这一点,主要考核为官一任,所管辖之地是否稳定,比如冤假错案,贪污受贿等等。
九,百工所出。
如今的大明,自从“启思革新”开始,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兴盛,十年时间,为了让“启思革新”的国策,更好的贯彻落实,朝廷在官员政绩考核中,加入了这一条。
主要就是考核为官一方,管辖之地,百业发展状况,若是依旧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套,那等同于不合格。反之,若是考核中,百工兴盛,政绩评级上甚至可以算是加分项。
十,财用。这一点,考核的比较宽泛,主要是每年的财政的使用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