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涨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带给了日本需求减少,消费降低,需求下滑的切肤之痛,以至于日本的GDP增速一下降低到百分之四。
但与此同时,两次石油危机也是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绝佳契机。
因为如果没有中东局势突变,导致石油价格高涨。
被欧美人士称为“老鼠玩具”的日本汽车,是根本不可能改变欧美人士喜欢大排量汽车的审美,凭借节能省油打开欧美市场的。
日本公司也不会因为生产成本激增,在公司管理上下功夫,全方位优化资源,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事实上,危机危机,危难中也蕴藏着机会。
1960年的丰田汽车,年产量只有十五万,但到了1980年,骤升为三百三十万辆。
日本其他一众品牌,索尼、东芝、松下、三菱,也全都成了当时全世界消费者家里的常客。
这个时期,有一大批日本公司凭着物美价廉走出了国门,都成为了跨国性质的巨头公司。
总结来说,日本因为成功转危为机,这才使得经济模式由粗放式的生产导向型转为了技术导向型。
让日本从一个农业经济型国家变身成为工业现代化国家,完成了非常神奇的举国大跃迁的。
七十年代末,当傅高义所著的《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一书出版,当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见到“Made in Japan”时。
世界终于为日本的奇迹所惊叹,普遍认为“今后将是日本的时代”。
为此,全世界都开始出现“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观点。
无论“丰田管理学”,还是“松下幸之助”,都成了各国商界最热衷研究的课题。
本来只是小语种的日语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希望能在日本公司就职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
就连身在海外的日本留学生对前途的规划,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热衷与其他种族的国家交流,学业结束后往往也会选择回到国内。
这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身边只有本国同学才会成为今后的人脉资源。
如果他们回到日本,收入将远比留在海外要多得多。
这一切,让日本人感到战后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某种权威认可,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就在日本成功崛起,日本国民带着亢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