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情况,经过间军司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的传递,终于一条条地陈列在了大汉天子刘禅的面前。
武德县中,一座临时搭建的行宫巍峨矗立,虽不及长安皇宫之金碧辉煌,却也有着一股临危受命的庄严气势。
行宫内,文臣武将分列两旁,个个神色凝重,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们或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威风凛凛;或长袍加身,玉带束腰,文质彬彬。
太子刘嗣居于下首首位,他年方弱冠,却已初具王者风范,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绝。
此时,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黄袍,头戴金冠,面色沉稳,不怒自威。
他双手轻轻扶着龙椅的扶手,指尖轻轻敲打,显得从容不迫,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然而,那微微皱起的眉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忧虑与焦虑。
他的目光扫过一份份军报,上面详细记载了洛阳的危急形势:敌军兵临城下,守军士气低落,粮草将尽,形势岌岌可危。
刘禅看罢军报,面色如常,并未立即表态。
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大汉的生死存亡。
然而,就在这时,太子刘嗣却突然站起身来,打破了堂中的沉寂。
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声音坚定而有力:“父皇,洛阳危急,赵云将军孤军奋战,儿臣请求立即增兵援救!”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顿时激起了层层涟漪。
身后军将各个请战,他们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或高声呐喊,或单膝跪地,请求刘禅下令增兵。
一时间,堂中气氛热烈,仿佛战火已经燃烧到了这里。
然而,刘禅却只是摆了摆手,那动作轻盈而有力,仿佛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堂中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诸葛亮,这位大汉的丞相,身着鹤氅,手持羽扇,面容清癯,神态从容。
刘禅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丞相,粮草供应为何如此迟缓?我军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若因粮草不济而功亏一篑,朕何以面对天下苍生?”
他仿佛早已料到了刘禅会问他这个问题,因此并未显得惊慌。
诸葛亮当即上前一步,躬身施礼,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粮草供应迟缓,实乃天灾人祸所致。天灾者,旱灾水灾连绵不断,导致田地荒芜,粮食减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