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背景下,出现了人口停滞增长甚至倒退,说再多的道理,其实核心问题就俩字,兼并。
大明现在的政治风力是善待小民,兼并对人口增长的抑制变弱,人口的增长是可预期的,而大明的田亩是有数的,而且北方越来越冷,土地的产出在逐步的减少,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粮食危机,就成为了大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谭纶看了看说道:“海总宪,我倒是觉得王次辅所言,不无道理。”
“哦?”海瑞看向了谭纶,面露不解。
谭纶正色的说道:“好种的田,都垦干净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大明百姓都把地种到了岗漠地里,岗漠产出不多,而从商舶、官船的消息汇总看来,海外,天高海阔,良田无数,咱们不拿,难不成让红毛番拿去?”
“而且,能够增加战略缓冲,万一再来一次胡虏入主中原,百姓们也有地方逃脱,崖山海丧,灭国之殇。”
战略缓冲,是谭纶支持王国光迁民海外的想法,神州陆沉,陆秀夫背八岁的幼帝投海。
这是一段不可触及的伤疤。
“嗯!大司马所言有理!”海瑞思前想后,认同了谭纶的观点。
王崇古这个大司寇,那叫一个气啊,他和谭纶一个意思,怎么海瑞就不骂谭纶,光骂他王崇古,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朱翊钧听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一个词,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这是海外华人在婆罗洲建立的国家,乾隆四十一年建立,面对凶残的荷兰人,兰芳元首数次遣使者前往京城,希望可以成为清朝的朝贡国,获得清廷的庇佑。
但是始终没有获得清廷的认可,最终在荷兰的火炮之下灭亡。
类似遭遇的还有戴燕王国。
大明对南洋进行了广泛的开拓,尤其是明初的时候,数次进攻麓川,甚至直接占领了安南,对南洋进行了渗透,中原王朝到底是怎么丢掉了南洋的?
万历年间的南洋诸国,可不说胡语,更不会四处建各种教堂。
清廷看到汉人的政权,怕是做梦都要被吓醒了。
战略缓冲,是谭纶作为兵部尚书的独到眼光。
迁民迁徙多少,从哪里迁徙,都是一个需要具体讨论的问题,而王国光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因为大明还没有真的拿下这些种植园,这些种植园能够容纳多少人丁,还是个未知数,只能做一些准备工作,具体而言,还要看吕宋的国姓正茂和邓子龙了。
吕调阳拿出一本奏疏来,面色平静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