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再挨个县城里去送,施工队也正在陆续撤回,眼看着,河水结冰的层面就厚起来了。
最挣钱的琉璃砖瓦,始终没有存货,出一窑卖一窑,连在老家多呆几天的机会都不会有。没办法。有钱的人,喜欢那东西。据说现在,很多富得流油人家的老人去世,也会留遗嘱,给坟地盖个琉璃的亭子。
阿圆进入工作状态,对贾师傅等重要的砖窑厂小负责人,宣告了自己的决定。
自明年开春,普通红砖和顶瓦,只收成本价格,能维持砖窑厂运营即可,想多挣钱,就在琉璃砖瓦上下功夫。
那样,我们岂不是少挣很多钱?账房先生首先担忧资金问题。这么多雇工要吃饭,要养家小,会不会影响到工钱的正常发放?
是,会少挣一点,这就需要我们继续集思广益,如何在供应给平民最低价格的条件下,还能保证我们的富足生活。阿圆笑了,看向贾师傅。
贾师傅也笑了,拍一拍账房先生的肩膀:东家出门这么长时间,我们这些老家伙就没拿出点新点子好点子,现在,东家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就不信,多给穷人造几间红砖房,还饿到我们了!
其实,最知道砖窑厂日进斗金的经济运营情况,还当属账房先生,想一想这一年盈余的那个长长的数字,账房先生放下了心。
就算是东家做了败家子儿,这么些银子,也能多败几年,何况还做了当今的皇室郡主?
对自己的财政情况有了了解,阿圆也感到疲累的狠了,好歹也被迫着端了不少时间的郡主架子,真心不适应。
回家,明儿接着唠!一行人告辞出砖窑,弃了马车,缓缓步行回家园。
看过了那么多金碧辉煌的建筑,那个家园,尽管已经重新修缮过了,远远地,还能感受到它的破旧。
曾经,一场打砸,伴着一场烈火,在这块土地上肆虐,曾经,是这些朝夕相伴的朋友,不顾生死救助,才有了阿圆和三个孩子的今天。
最让人感动过的,便是眼前的李柱子,阿英爹,还有,肚大如鼓的阿英。
快生了?还差几天?阿圆的语气有些急,生怕会出个闪失。
大夫说,还得十天半个月的。东家,你回来了,就好了。阿英扶着腰,另一只手抹泪:俺刚刚看见小少爷和小小姐了,都长的那么大了,那时候,小的这么一点点儿,俺都不敢随便动。
要不是阿英当日的救助,三个小家伙不可能顺利的生下来,这份感情,实在是重。
走,到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