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蚕丝,麻和棉花还能扩大种植,这蚕丝却是要靠蚕来吐的!
没有桑树,怎么养蚕,不能养蚕,怎么吐丝啊?听说其中一个改稻为桑的地方,就是松江府这一片啊!
国坊现在给出的收购地价是五十两银子一亩啊,谁手里有的,那可一下就发财了呀!」
商人带着随从离开了,农民在地头呆立了很久,然后转身就往家里走。
相邻田地里的熟人看见了,奇怪地问:「张老哥,这个时候怎么就回家了,地里活计都干完了?」
那农民含糊了一句家里有事儿,就直奔家中而去。到了家里,他老娘正准备做饭,也奇怪地问他。
「每天你都干到天色擦黑回来,怎么今天这么早?媳妇也都没下工呢呀?」
农民心里有事儿,一边儿帮着老娘干活儿,一边儿问老娘。
「娘,你还记得你跟我说,前两天有人到村子里来问有没有卖地的,给到二十两银子一亩的事儿?」
老娘点点头:「是个年轻后生,一看就是替别人跑腿的,大热天的,进屋要了口水喝,说跑了好几个村子了。」.Ь.
农民闷声道:「咱们这一片儿的地,二十两银子,算是不错的价格了。不过大家都守家在地的,不会有谁想卖的。」
正说着话,他娘子进了家门,边走边摘着身上的线头,见了丈夫和婆婆,一边帮忙做饭,一边说道。
「我们织坊里从国坊新买了两台织机,真是比原来好用多了。管家娘子说***活利索,让我用一台新机呢!」
农民心里一跳:「你们织坊里人多,可有什么别的消息没有?」
娘子想了想:「管家娘子说,徐家找过他们家,他家开着织坊,自家的八十亩地都是佃给别人种的。
徐家问他要不要投靠过去,租子只要官府的两成,甚至说,就是一成都可以商量。」
农民大吃一惊:「咱们投靠徐家时,可是约定了四成啊!当时还觉得划算呢,其他地方的老爷都要五成。想不到对她家竟然如此大方!」
娘子也叹口气:「这就是有钱人之间的事儿呗。咱家就那几亩地,而且不投靠徐家,交给官府不更多?
我们东家开着织坊,城里还有生意呢,不差那点地租子。而且人家也觉得投靠毕竟名声不好听啊。
你像咱家,为了投靠徐家,连卖身契都签了,全家都算是徐家的奴才。虽说是假的,名声也不好不是。」
农民咬咬牙,对娘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