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这明明白白犯了误军之罪。
糜旸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公安旧部,就对他们手下留情。
他当即命令王安将这几名军司马全部抓起来,然后当众宣读罪行之后,斩首示众。
在那几名身为公安旧部的军司马,因犯了七斩令被王安当众斩首之后,军中士卒尽皆震栗。
军司马,乃是一营主将之下的最高统兵将校。
而且这几名军司马身份不同寻常,乃是公安旧部,是主将糜旸的嫡系部队。
糜旸对公安旧部有多看重与信任,军中士卒从之前他的安排中就可以看的出来。
目前整支大军中能叫的上名的中下层军官,全都是公安旧部。
但就是这样有着两层不同寻常的身份之下,糜旸在他们几人犯了军法之后,还是毫不犹豫的将他们斩首示众。
这个举动在近万大军心中,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七斩令,真的是法不容情!
在这样的震慑之下,近万大军的军纪明显好了
许多,并且这近万大军心中都对七斩令开始浮现畏服的心理。
军纪严无妨,只要做到公正严明,自然而然就会让众将士信服。
在看完手中的竹简之后,糜旸并没有再发现一些有严重违反军纪的将士存在。
因此他便对着王安言道:「如非触犯七斩令者,以后相应处罚你可自行处理,无须再上报于我。」
七斩令是糜旸定下的,最严重的军纪处罚措施。
但要想维持一个大军正常运转,单单靠七斩令是不够的,治军如治国,相应的军纪还有很多。
而那些军纪大多只是针对小错误设立的,处罚措施不严重,所以糜旸可以放心交给王安自行处理。
王安在听到糜旸的话后,神色恭敬的便告退离去。
在王安离去之后,糜旸看向帐内的丁封。
丁封是丁奉之弟,当初一起在公安城外为糜旸所擒获,后来与丁奉一起投降了糜旸。
对于丁奉兄弟的投诚,糜旸说不上多信任,但也不会有太多怀疑。
其实丁奉兄弟会选择投效自己,无非就是看重自己的威名,想跟着自己建立一番功业。
所以丁奉兄弟对自己的忠心,是与自己未来的成就息息相关的。
如果自己能不断建立功业,那么丁氏兄弟就会对自己死心塌地,反之,良禽择木而栖。
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