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他,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利,而贸然打乱己方的战略部署。
糜旸或许正希望他报仇心切,将所有的兵马都拉至阳平关外与他对峙,这样一来魏军最大的优势便荡然无存了。
亦是刘晔强烈建议他,下令让曹洪优先保证断绝剑阁外的通道,从根本上断绝汉中的汉军得到任何支援的可能。
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中就会渐渐成为一个四周皆有坚壁的大瓮。
就算糜旸再如何善战,只要将他牢牢的限制在这个大瓮中,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就是注定的。
从当下的战果来说,无疑刘晔当时的建议是十分有建设性的,甚至若不是因为刘晔的建议,糜旸亦可能不会有着主动出击的想法。
但曹真心中还有着最后一个疑问。
“若我军对糜旸不管不顾的话,糜旸率军进入后南郑后,我军又当如何?”
曹真有此疑问也是正常的,毕竟他当然可以为了大局,暂时不管糜旸。
可这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糜旸会顺利进军进入南郑城中,这无疑会让南郑城的守备力量得到增强。
对于曹真的这个疑问,刘晔巧妙的用对比的方式打消了曹真的顾虑。
“南郑比于阳平关,哪个更容易拿下?
身处在野外的糜旸,与身处在城中的他,又哪个更容易擒拿?”
刘晔的对比不禁让曹真开怀的大笑起来。
第一个对比自不用说,而刘晔的第二个对比就十分形象了。
曹真这番南征之战,为的不就是夺取汉中,捕杀糜旸吗?
而糜旸率军进入南郑,虽然会让南郑的防卫力量得到增强,但同样的糜旸也就此丧失了机动性。
只要到时候大军将南郑城团团围住,身处城中的糜旸就插翅难飞。
况且攻城之战哪有不艰辛的,当年先帝曹操围攻邺城之时,邺城的守备力量比南郑不知强上多少,但曹操还是不顾一切的派兵强攻邺城。
若是真能捕杀糜旸,那么曹真不介意如当年的曹操一般用人命,将南郑的城下堆满。
这时曹真心中的疑虑尽皆被刘晔排除,心情大好的他,当即让诸将都退下,他要继续好好修养了。
只是在诸将尽皆离去之后,唯有刘晔继续留了下来。
刘晔单独留下,肯定有着其他事禀报。
于是曹真便用探寻的目光看向刘晔。
在曹真探寻的目光下,刘晔从怀中掏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