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诸葛亮也该理解下江东的困境吧。
虞翻的表现,只想让诸葛亮发笑,但他生生忍住了。
当年他出使江东之际,曾实地考察过江东的水土。
以他看来,江东的确算是天下间难得的沃土,若是刘备能占据这等沃土,在他的规划之下,恐怕大汉早就北伐至中原了,何至于一直偏安一隅?
在这点认知下,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虞翻的真面目。
只不过这才是真正的外交。
心中洞悉一切的诸葛亮好似被虞翻的这番话所感染,脸上有着不忍之色浮现。
“江东之难,我又何曾不知。
我也愿相信太尉对大汉的忠心。”
诸葛亮的这句话让虞翻暗自松了一口气。
可诸葛亮接下来的话,差点没让虞翻将口中的茶水直接喷出来。
“之前陛下将这件事送至前线让大将军表达看法时,大将军特地为此事上书一封。
大将军在上书中言道:若梁州实在保不住,他便率军退守剑阁,剑阁天险,逆魏势必再难进取一步。
在阻挡住逆魏之后,他便会自请为荆州牧,亲自顺江而下为太尉梳理内政,以求弥补于江东民众。”
诸葛亮说完后,虞翻好不容易从差点被茶水噎死的边缘挣扎生还,但生还之后他的脸上还是流露着浓浓的惊疑之色。
孙桓同样如此。
剑阁天下雄关,若糜旸真率军退守剑阁,得到了大量援军支援的他,是肯定守得住剑阁的。
至于糜旸所说的,转任为荆州牧,顺江而下为江东梳理内政,这一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到呢?
虞翻的脑海中顿时浮现了数万旌旗招展的水军踏江东下的场面。
重点是那数万旌旗,是姓糜的呀!
还有个重点是,若是糜旸率军东下,曹魏方面会作何反应呢?
许久之后,虞翻才发出一句略微有着颤抖的疑问:“丞相何意?”
“就是你所听到的那般意思。”
诸葛亮淡淡地回道。
在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似是又想起了某件事:
“大将军还在上书中提到:太尉长子孙登自小骄纵,恐难为江东嗣子。
为江东百年计,他建议陛下将故吴侯长子孙绍赐为九江侯嗣子。
当年太尉也是从故吴侯手中接过江东基业的,若能让孙绍将来重新继承江东基业,百年之后,这也是一段佳话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