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虽不能在生前亲手一统天下,然来日一统天下之君乃先帝之子,讨伐不臣之将乃先帝一手拔擢。
此与先帝亲手一统天下,又有何异?
况今汉室还于旧都,兴复之势已成。
孝武帝时,董公倡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遂方才有我儒氏一门今日之盛况。
难道那时圣人亦在世否?
可为何万千儒家子孙,却还要将孔子奉为儒家圣人?
概因儒家兴盛之基石,乃孔子一手缔造耳!
借古知今,诸位又在迟疑着什么!”
糜旸的话引起了在座众臣的深思,汉代的儒士不迂腐,他们是会变通的。
只要糜旸说的有道理,他们并非不能支持。
最重要的是在这时,刘禅来了个完美助攻。
“纵来日朕在位之时,天下重归一统,朕亦不敢贪父之功,夺父之尊也!”
当刘禅的这句话,成了糜旸劝说的最后一块拼图。
刘禅已然明确表达态度,他是不愿在死后被称祖的,那么一统天下的功劳,最终还不是刘备的吗?
既然如此,那还犹豫什么呢?
待刘禅的话音落下之后,方才还一直不讲话的诸葛亮,率先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陛下圣明!”
随着诸葛亮支持的声音传出,想到对后世人也有交代的众多大臣,亦纷纷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大司马之言,善也!”
至此,刘备“中祖”的庙号算是被彻底定下。
糜旸的脸上,也终于流露出一丝笑容。
汉中祖刘备,听起来多么顺耳。
而当确定好刘备的庙号后,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刘备谥号了。
对于这一点,众臣的情绪就没方才那般热烈了。
毕竟相比于稀有的庙号,谥号是每位帝王的标配。
可不热烈归不热烈,众臣最终在讨论之下,还是为刘备敲定了两个极佳的美谥。
昭武!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德辉内蕴曰昭;
克定祸乱曰武;保大定功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恤民除害曰武;
昭显德,武彰功。
这两个谥号放在刘备身上,可谓是十分相配。
至于为何刘备会拥有两字谥号,别问。
问就是追慕光武帝刘秀。
别说两个字美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