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当他们到来时,他们的脸上有着与曹叡一样的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喜色。
不能怪曹叡与诸位魏臣如此喜形于色,实在是在这个节骨眼刘备崩逝,对曹魏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除去曹魏从此可以少却一个劲敌之外,曹魏还可以借助着刘备之死,获得一段难得的喘息时间。
糜旸太能打了!
在得知长安与潼关接连丢失的消息时,曹叡及诸位魏臣一方面畏惧于糜旸的善战,一方面心中也曾得出一个推断,那便是在糜旸拿下潼关后,他不会再继续贸然东进。
若非心中有着这个推断,给曹叡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贸然迁都。
只是心中虽有这个推断,可每每午夜梦回,曹叡还是不自觉会觉得心悸——糜旸作战向来天马行空,没人可以保证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可随着刘备的崩逝,曹叡终于可以在心中说出保证二字。
刘备是今汉的开国之君,哪怕有着诸葛亮与糜旸在,他的崩逝还是会给大汉的人心带来不可避免的震动。
对于糜旸与诸葛亮来说,他们当下的当务之急定然是要让国内的人心恢复稳定,而不是再轻启战端,更何况连年作战,汉军的军力及国力早就处在不堪重负的境地中。
廷尉高柔望着周围同僚脸上的喜色,他最终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说道:「真是天佑大魏也!」
高柔的感慨,瞬间引起了在座诸位魏臣的共鸣,就连曹叡也用赞同的神色看向了高柔。
不过曹叡今夜召集诸位魏臣,可不单单是为了听这句话的,曹叡渐渐收拢起脸上的笑容,抬眼望向下方的众臣言道:
「刘贼自毙,对我朝来说虽是喜事,可吾等当防范于未然。
糜贼尚在!」
曹叡的一句糜贼尚在,宛如一盆凉水般浇在列位魏臣的心头。
虽说眼下糜旸在长安,与邺城有着千里之遥,可想一想南郑与长安的距离,列位魏臣也就不觉得千里之遥有多远了。
沉重的气氛,在曹叡的言语下一瞬间笼罩在大殿内,沉默的情绪,亦宛若跗骨之蛆般环绕在列位魏臣的脸上久久不愿散去。
而就在大殿内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时,一声清亮的声音陡然响起:
「糜贼势强,少主即位,当下正是仰仗诸公匡扶朝政之时。
诸公一闻糜贼之名,就沉默久坐,难道这样就能将糜贼视而不见乎!」
这声清亮的声音,宛若一记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