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表现,他又岂会率六万精锐而安居,临荆襄万里疆土而息战乎?」
出来表达不解的大臣是为步骘。
步骘字子山,徐州临淮人士。
步骘早年迁居到江东避乱,担任孙权主记,后任海盐长。
由于是孙权的亲信,步骘的升迁过程相当快。
加上步骘本人的才能不俗,在镇抚交州及平定各地叛乱方面,都曾立下过许多功劳,故而孙权在称帝后,就拜步骘为右将军。
以步骘的过往来看,他无疑是一位知兵的人。
而建安二十四年以来,天下间凡是知兵之人,谁又没有对糜旸深入研究过呢?
步骘就是目前东吴朝内,出名的「糜旸通」之一。
以步骘对糜旸的了解,步骘认为糜旸身上有着年轻人那种显着的锐气。
遥想建安二十四年至今,不过七年左右的时间,可糜旸却接连打出了公安之战,西城之战,襄樊会战,梁州会战,及关中会战等着名战役。
由此可见,糜旸绝对是个闲不住的人。
像这么有锐气的人,陆逊却说他在率军到达荆州后
,不会马上对江东发动进攻。
步骘自然是不信的。
不止步骘不信,很明显朝内许多人也对陆逊的看法表示质疑。
而面对步骘的疑惑,陆逊在对着御座上的孙权一拜后,便转身面对群臣说道:
「兵有先声而后实者,按常理而言,今糜旸因北伐之势以乘吴,易使人震恐,正席卷之时也。
然北伐之后,汉军将士疲劳,不可便用;
加荆州残破许久,水军不治,糜旸所带六万军士,大多为梁益劲卒,兵疲之下,陆战尚且不豫,况水战乎?」
当陆逊说完以上的话后,见朝臣中还有许多人脸上带着忐忑的神情,他便又接着说道:
「关中之役,非小战也;糜旸虽胜,然破军杀将,致仓廪空虚,百姓流离,数年难以恢复元气。
反观我军,休养数年,合肥一役,折损甚微又扩地千里,正是兵精气盛之际。
故彼有乘胜之势,我却有天时之优,一胜也。
再者:
彼革新军制,五兵虽利却将易兵新,军力未复,二胜也。
彼擅陆战,我精水行,大江荡荡,护我疆域,三胜也。
洛阳、黄河、义阳、江陵,彼各当有守,势分为四,而我军专力为一,四胜也。
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