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险要,那么我们分兵牵制的计策,反而会拖垮我们自己。
另外我军的到来不是秘密,陆逊定然早有防备,若采取仲容的计策,未免太过冒险。
要知一鼓作气,势不能久,若一击不胜,之后奈何?
吴国与我为敌,自公安以来,已经数年。
这期间他们君臣惧我威名,遂上下团结,同心同德,我虽有使彼内乱之策,这孙权非庸主,江东又多俊杰,这策非一时可以奏效。
故伯苗之策,并非上佳。
如今我军刚至荆州,对敌军的情况并不熟悉。
敌军设置的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我们的间谍不能进入,得不到任何消息。
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密,却冒然发重兵以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邀取成功,企图先战而后求取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
陆逊虽对我下达战书,可今是两国春耕之际,陆逊知兵之人,短期内不会贸然发兵。
敌军无速战之力,我军又有久战之需,那么我们为何不采取以静制动的计策呢?
我军当下要做的,有六件要紧的事。
第一,宣传优惠的政策,吸引敌国的百姓来到荆州,让他们耕作我们肥沃的土地。
第二,兵士要与百姓共同耕作,不许欺压劫掠,让敌国百姓知道,我军不会侵犯他们的财产。
第三,在边境区域实行招抚怀柔政策,使敌国大将中的投降归附之人每天来到。
第四,要恢复襄阳王当年设立的哨所,令敌国间谍不能过来。
第五,边境各地区开展屯田,这样来日开战时,我军可就地取粮。
第六,要发挥好孙登的作用,让他成为孙权的腹中之刺,从而渐渐扰乱逆吴的朝局。
以上六个方面,是灭亡吴国的必行之策。
不做好这些,敌军就会占据便捷的地利;掌握这些,人和就会来到我们这边。
今天下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欲灭一国,非一时之事。
在此期间,必须要不间断施展谋略了解彼此得失,也要不断相互较量知道彼此优劣。
想着冒险行事,就会劳役频繁国力衰竭;
不顾敌我
实情,就会加重税敛财力匮乏。
不可不慎!」
当糜旸说完这些后,厅内的众臣脸上都流露出思索之色。
随后他们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