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总兵府。
山海关总兵吴襄正在和自己的儿子吴三桂交代事,其实许多话前几日吴襄都已说过了,临到走之前,吴襄依旧忍不住拉着吴三桂的手再三叮嘱,翻来覆去说个不停。
对于自己父亲的态度,吴三桂心中是哭笑不得,这又不是生死之别,何必妇人作态呢?亏得吴襄也是赫赫战将,在辽东名气大,威望高,可今天却如同女子一般。
不过作为儿子,吴三桂还是摆出了一副虚心聆听的姿态,不敢有半点不满。见吴三桂这个样子,吴襄也放心不少,又说了些话儿,这才停了下来。
吴襄这一次是离开辽东去京师,其实在他心里是不想离开辽东的,毕竟作为辽东将门之一的吴襄根基就在这里,京师虽好却不是自己的故乡,而且在辽东他吴襄可以说要权有权,要人有人,可去了京师又有什么呢?仅仅一个朝廷给的一等伯爵之位外,吴襄和普通勋贵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问题在于吴襄不得不走,因为朝廷让他去京师,并且让他把手里的军权交出去。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吴襄也是没有办法,而且当初和吴襄谈这件事的人如果是旁人也就罢了,可偏偏这个人吴襄别说得罪了,就连反对的话也不敢说,因为对方是当年的蓟辽督师,执掌辽东军政大权的孙承宗。
孙承宗在处置完江南案后,随着江南和京师的各人陆续落马,孙承宗就把此事交由别人跟进,而他按照朱慎锥的意思亲自去了一趟辽东。
名义上,孙承宗是作为钦差使者替朱慎锥视察辽东前线情况的,可实际上孙承宗去辽东真正的目的是要让吴襄放下辽东的兵权去京师居住,而且这个任务必须完成,不得打折扣。
眼下辽东的情况要比原本好了许多,自从锦州之战结束后,辽东就再也没爆发过大战。退回去的八旗军队虽一直有小规模的试探,可明军这边早就做好了防范,在吴襄、祖大寿等人的布置下,明军没给大清的军队抓到半点机会,一直牢牢守护着自己的地盘。
而且在朱慎锥入京后,朝廷对辽东的许多布置也做了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对原本袁崇焕时期所采取的诸多政策进行废除,其中就包括袁崇焕大力推行的在辽东的屯田政策。
袁崇焕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货色,在前线搞屯田这不是开玩笑么?自从他在辽东前线大搞屯田后,这些年非但没有半点收获,反而因为屯田不断被八旗破坏,又被八旗掳走许多辽民再加参与屯田的明军士兵,使得大明在这方面损失惨重,更加重了辽东的沉重负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