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之所以动吴襄一来他是山海关总兵,其防区在山海关一带,而祖大寿的防区在宁锦,祖大寿直接面临建奴的威胁和进攻,临战换将是大忌,而且这些年祖大寿的表现不错,虽然每次被皇太极打得苦不堪言,可他却一直坚持应战,用尽办法和对方周旋。
所以祖大寿是不能动的,祖大寿在前线,宁锦防线就能稳住。而动吴襄就没这个问题了,他在山海关,山海关相比宁锦防线远离战场,除非祖大寿的防线崩溃,这才会让山海关暴露在敌人面前。
此外动了吴襄还有吴三桂在,作为辽东年轻一辈最杰出的将领,吴三桂这些年风头正劲,而且当年长城一战,吴三桂深得王晋武的看重,战后不仅为吴三桂请功,还在朱慎锥的面前大力推举吴三桂,夸赞他少年英雄。
对于吴三桂,朱慎锥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历史上吴三桂的名气可不怎么好,可毕竟现在还没发生的事不可能就此迁怒于吴三桂。而且现在的吴三桂对大明的忠诚是实实在在的,相比一肚子心思的吴襄而言,吴三桂更忠于大明,更为纯粹,也有着年轻人为国效力的一腔热血。
孙承宗见了吴襄后直截了当告知了让他去京师的安排,并且提出他离开辽东后会由吴三桂来接替他的山海关总兵之职。此外,孙承宗还给吴襄带去了朱慎锥的圣旨,圣旨上不仅夸赞吴襄这些年为国征战的功劳,给了高度评价,还特意把吴襄的爵位转为世袭罔替,也就是说吴襄这个一等伯爵的爵位以后可以传给吴三桂,同时吴三桂身上同样也有朝廷之前授予的二等子爵爵位,这个爵位朝廷不收回,依旧可以传给其子。
如此一来,吴家等于一门两爵,这在勋贵中是极为罕见的,由此可见朱慎锥对吴襄的优厚待遇。
面对这样的情况,再加上来说这事的又是孙承宗,吴襄根本就起不到拒绝的念头。别看孙承宗这个老家伙离开朝堂这么久了,可他在辽东的威望是无人可比的,别说是自己了,就连当年袁崇焕也不行,孙承宗一个眼神就能让吴襄胆战心惊,现在朝廷已对自己开了例,给了这样的优厚,吴襄再不知趣就是自寻其辱了。
就这样,吴襄仅考虑了一日就表示同意,愿意交出手中的兵权给吴三桂,同时去京师。
孙承宗对吴襄的知趣很是满意,又安抚了他几句后让他尽快准备,既然已经答应了此事,那么宜早不宜迟,速速去京师为好。
至于吴三桂那边非但没有因为他爹吴襄去京师而感到不满,反而吴三桂心里很是高兴。
原来早在孙承宗到辽东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