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观感,而心中唯一的感叹就是,徐容入错了行。
据那个朋友说,前段时间,徐容一直在张罗一件事,为人艺的老前辈修传。
起初,徐容的设想是给人艺每一位有所成就的老演员修一部传记。
赵科不看话剧,也不清楚人艺到底有多少“有所成就”的老演员,但是人艺的编制他是清楚的,心里只一盘算,就知道肯定不会是一笔小数目。
市里也绝不可能下拨这么大一批费用。
徐容后来的遭遇也的确如他所料,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外,愣是没从张合平的肋骨上捋下一块大子。
听朋友说到这时,他觉得徐容实在太过天真,年轻人办事儿就知道凭一腔热情,而不能考虑周全。
可是随着朋友的叙说,他的判断很快便彻底反转。
碰了壁之后,徐容学了聪明,不再追求一口吃成胖子,而是先着手为郑融、蓝田野、朱旭三人修传。
可是修传总得需要资料啊,总不能让人家作家坐在房间里胡扯。
人艺的确有这批人的一部分资料,但人艺52年正式建立,中间又有十年没怎么演出,52年之前、间断期间以及他们私人生活当中重大事件的资料,就需要他出面搜集了。
当他听到这,总感觉这家伙干的事儿纯粹的出力不讨好,自己砸钱不说,完了还费劲。
可是随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儿,让赵科然开朗。
为了收集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徐容开始联系当初史家胡同56号大院能够联系上的绝大多数住户,能上门的,就尽量上门,上不了门的,他也会打个电话过去了解了解情况,这些人当中如今只有极少一部分从事文艺行业,因为当年为了从白洋淀回来,很多人从事起了和父辈完全不同的行业。
有的如今是普通的上班族,有的分散在各大文工团、影视厂,有的做起了买卖,而绝大多数又跟他差不多,在为人民服务。
当徐容找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有偿提供他们长辈的相关资料时,又发生了一些他觉得有意思的事儿,徐容修传的标准是“有所成就”。
这个标准的尺度实在太过唯心。
但在儿孙的眼里,自己的父辈、祖辈,也应当修传,不说名垂青史,至少当年为人艺做出的贡献应当被徐容这个接班人所重视、所铭记。
于是许多有条件的,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帮忙促成这件事,尤其是徐容最初的计划是只给老演员修传,但如焦菊隐、欧阳山尊、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