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半分毫。”
“我正不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
“好。”
听着剧场内的喝彩声,望着台上迟晓秋面容中一闪而过的勉强,徐容脸上不由流露出一抹错愕。
她的气声似乎出了问题。
“薛良”两个字要升调,她也升上去了,但却没了之前的游刃有余。
她似乎也清楚自身的问题,在升调前偷了一口气,但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迟晓秋的天赋应当是顶尖的,从她的唱法也可以看的出她的幼功不差,她的习惯彰显着过去这句词于她而言十分轻松,只不过因为某些其他原因,导致她如今的基本功支撑不起生理基础。
徐容望着台上的迟晓秋,多多少少的感到几分惋惜,一个人到了高处,风光无限是真的,退一步粉身碎骨也是真的。
程派由程砚秋开创,以假声为主,真声为辅。
男性和女性的先天条件是不同的,男性的声带生来宽厚,振动的频率较低,因此声音较为厚重,而女性恰恰相反。
但因为封建思想的禁锢,过去的旦角都是男性,如梅尚程荀,他们的性别决定了他们的声带比普通女性宽厚,而得天独厚的条件又使得他们相比于男性多了一副“薄嗓子”。
男性的禀赋又决定了他们的核心力量远超女性,也就是戏曲行当经常讲的丹田气更足。
戏曲经常讲“丹田气”,在现代表演理论当中就是腹式呼吸,徐容不明白为什么戏曲从业者总喜欢把简单易懂的技巧、概念搞的云里雾里、神神叨叨的,就像他过去声乐课中学的真声、假声、共鸣,在京剧里分叫大嗓、小嗓、脑后音。
“气自丹田而出,大小嗓结合及脑后音形成程派的独特唱腔”的实质就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真、假声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共鸣就是程派唱法”,但两者理解起来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戏曲没能规范化、制式化并广为流传,这些故弄玄虚的定性难辞其咎。
而纵然如今,一部分戏曲从业人员仍罔顾科学事实的否认“丹田气”就是腹式呼吸,仍然坚持“气从丹田出”的反科学言论。
程派唱腔是程砚秋根据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制,得益于他自身强大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先天天赋,这种独特的唱腔于他而言如同吃饭喝水,但对于女旦却不太友好。
首先,其“幽咽婉转”的特征要求演员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力量,保持对气息的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