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来士.帕斯卡则用法语道:“我看用煤的情况下,机车的热效率比较低,要是有其他燃烧可以代替,能提升热效率,速度还能增加。”
丁毅双掌相击,啊呀,我怎么没想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蒸汽机车由于热效率低,已大部分被热效率高的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所代替。
原本使用柴油的内燃机要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研发,但现在丁毅手上就有柴油,也是全世界各国第一个重点利用汽油的皇朝。
“你们可以分几个出来,往这部分发展,内燃机,用柴油燃烧,热效率更高,动能更强。”但丁毅也不懂内燃机,只能说是燃油(柴油)在汽缸内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由柴油曲轴输出的机械能。
事实上这并不用来直接驱动动轮,而是通过传动装置转换为适合机车牵引特性要求的机械能,再通过走行部驱动机车动轮在轨道上转动。
这对技术要求就更高了,显然目前还有点困难,科技司下面的重点还是提升蒸汽动力,同时展开对内燃机的研究。
第二天上朝,内阁就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设想。
大乾的第一条铁路,准备从京城,修往天津卫和天津港。
大乾京城的很多货物,都是从天津卫水驿道和天津港海口进入。
京城到天津港现在大概是三百里左右,到天津卫更只有两百四十里,都不是很长,可以当个试点。
一旦铁路修成,就算以现在二十里的时速,从天津卸下的物资,一天之内就能到达京城。
而以前天津的大宗货物从港口运到京城,最少需要五天左右,这还是要有马车的前提下。
若没有马车,仅靠人力推车,则会更慢。
这条铁路修成,外地和国外的人和货物进入京城将变的更快捷有效,对京城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好事,内阁估计,京城的物价,可能因此而降低一些。
但这个时代修条铁路可不容易。
很快有大臣问,这得要多少人,多少钱?多少时间?
内阁首辅吕大器回道,需动用民夫三万,大概要两年时间,耗资两百万两。
群臣惊叹,小小的一段铁路就要这么多,将来通到全国各地还得了?
当然,吕大器也说了,这是第一条,肯定投入比较大,造的比较慢,有了经验之后,后面能降低投入。
仁德七年五月,朝廷经过商议后,第一条铁路京沽铁路准备开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