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大部分官员都有所耳闻,秦中堂在京师时,强力推行考成法,搞得六部官员苦不堪言。
但因为秦中堂刻意收敛,所以考成法今年并没有在地方实行。
没想到秦中堂亲自出镇浙闽,居然把考成法也带了过来。
这里实在没有人能与秦中堂正面抗衡,所以秦中堂无论怎么吩咐,所收到的回应都是「好的」。
有些人就开始琢磨,也许这就是秦中堂到任后的第一把火?
此后秦中堂钻进了轿子,在亲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从武林门进了城,众官员再后面尾随护送。
秦中堂本性是很想低调入城,不必扰民也不用惊动地面,但奈何身份地位在这里摆着,决定了入城实在低调不起来。
头顶上的青罗伞盖就不用说了,这是在地方做官的标配,而且前面仪仗还打出了高脚牌。
如果是在京师,官员想摆出这样排场根本不可能。
在排场威风上,京官是公认远远不如地方官的。
按照惯例,高脚牌上都会写上主人的最得意历史和现在的地位。
最前面的「肃静」和「回避」这对牌面是大路货,丝毫不新鲜,但其他的牌面就有点夸张了。
「文魁」和「状元」是一对,「特进光禄大夫」和「东阁大学士」是一对,「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是一对,「巡抚两浙」和「提督军务」是一对。
一共五对十面高脚牌,赫赫扬扬的在前面举着。大概这是全天下最豪华的牌面了,没有之一,这都是打前站的属官陈凤安排的。
如果不是陈凤知道秦德威做人喜欢低调,这种高脚牌还能再加五对,「特赐出入东华门」「丰州伯」、「经魁」之类的都可以加上。
整个杭州城大致上南北长东西窄,东北属仁和县,西南属钱塘县,西边城外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湖。
陈凤安排的幕府驻地在通江桥边上,交通是否便利的、距离其他衙署是否远近都无所谓,反正秦中堂不会不方便。
督抚衙署有多种称呼,官方比较标准的名称是察院,毕竟督抚名义上都挂着都察院官职。然后私下里的称谓有叫行台的,有叫行辕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但秦中堂这个督抚太特殊,衙署用传统称呼都不恰当,所以别人想来想去,口头上干脆还是称作幕府了。
进了幕府,让李娘子带着仆役去安顿住宿、起居之处,秦德威和陈凤来到偏厅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