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想起什么,又禀报说:「对了,你不是要找一个叫俞大猷的福建武官吗?
他听说你要找他,早早的就来杭州城等待了,这几日一直在幕府侯见。」
秦德威很诧异,这位历史名人为何这么不矜持?只因自己一声召唤,就提前从福建跑到杭州?自己的人格魅力有这么大吗?」
「他不是千户和金门守备吗?未经准许,就胆敢擅自逃离?」秦中堂绝对不会因为是历史名人而故意偏袒。
他本人就已经很可能是本时代最著名的「历史名人」了。
陈凤苦笑着说:「你有所不知,这个俞大猷乃是百户出身,考中武举后被提拔到千户兼金门守御。
前两年,他上书言事,激怒了按察使,直接被撤掉了职务差遺,所以他现在就是一个无所事事、没有实际差遣的小百户。
秦德威无语,难怪俞大猷听到自己召唤,立刻就提前跑了过来,敢情他现在是个扑街。
在原本历史时空,毛伯温是赏识俞大猷的贵人,毛伯温当了兵部尚书后重新启用了俞大猷。
但在本时空,因为某中堂的排挤,毛伯温一直干着刑部尚书。
秦德威想着就吩咐说:「把他带过来吧!毛伯温
此时俞大猷别无选择,天天就在幕府门房里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所以来的很快。
秦中堂喝龙井茶还没有喝出滋味,就看到有个魁梧汉子在陈凤的引导下,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此时俞大猷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他这个人满腹韬略,喜欢上书言事提意见,结果几年前为此丢了官职。
之后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处处碰壁,至今未能重新起用。
却不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秦中堂个素昧平生、素不相识的顶级大佬居然点名要用自己!
秦中堂打量了几眼,莫名其妙说了句:「还好还好,你正值壮年,不是少年版的。「
俞大猷理解不了这句话,但他心里猜测,肯定是不知秦中堂在哪里看到了自己的上书,然后欣赏自己的才华韬略,所以才会准备使用自己!
眼下倭乱复起,又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
俞大猷行完礼后,就从怀里掏出折子,对秦中堂呈上说:「此乃在工苦心构思出的平倭八策,斗胆献与中堂!」
秦中堂随手接了过来,但也没看,又开口道:「折子先收了,但我不是让你献策来的,只是想起用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