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严大爷不说话,徐惟学就代替答话说:“被烧的两艘船,和一千五百匹丝绸怎么算?”
屠仁叹道:“看来都是倭寇做的,没想到倭寇在宁波城外已经如此横行无忌了。”
倭寇?严世蕃挥了挥手,随便你们怎么说吧!
屠仁又继续说:“看来这场惨案,宁波府是管不了。我这外甥总不能白白受辱,老夫意欲赶赴省城,亲自向秦中堂申诉。”
严世蕃讥诮的说:“秦中堂可不如我这般好说话,老先生去了,小心回不来。”
你能申诉什么?拿秦中堂勾结倭寇走私来威胁人?
屠仁也没法,如果他不去杭州,秦德威估计就要亲自来过来了。
杭州城,秦氏幕府。
随着近日内,从北方过来的后续人员陆续到达,秦中堂的幕府班子才逐渐完整起来。
虽然秦中堂性子比较喜欢务实,但幕府刚开张,万事都需要定规矩,也都需要他拿主意。
故而不得不被淹没在案牍之中,连续数日被困在幕府动弹不得。
其他事情也很多,比如秦中堂重申禁海,那么详细的条例都需要一条条的规划——
沿海各地的乡兵保甲联防体制,卫所官兵重新拣选操练,船只大小标准的划分、以及超标船只的处置办法等等,都需要拿出详细的方案。
更不要说为了明年反击倭寇的那些准备,征兵、练兵、钱粮筹集和囤积,战船的准备等等,大大小小无数事项都需要在最短时间内筹划和执行。
还有对双屿岛的计划,和攻打方案的制定,更是需要半年内就准备完毕并见效的。
除了重点工作之外,浙闽两地的那些日常工作,最后也要汇总到秦中堂这里来,一样要牵扯精力去处置。
原本秦中堂觉得,自己带来的幕府属员应该够用了,再说在杭州城还招了两个新人。但通过实际工作发现,还是不够。
这些工作说起来和做起来,都很枯燥,但却是大部分幕府属员的日常。
在无数事情都要请示秦中堂并作出最后决断的情况下,如果秦中堂离开幕府,那简直就是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时此刻,秦中堂拿着一封“弹劾”,沉吟不语,吴承恩站在旁边,等待秦中堂做出批示。
里面内容不难理解,有人弹劾福建都司指挥卢镗在近日与倭寇作战中,滥杀俘虏,侵吞缴获财物。
关于这个卢镗是何许人也,秦德威当然知道,或者说对明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