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押送护送输送物资的各类人员。
包括关中在蜀地之间往来的大大小小商队。
渭水边上这些各种凉棚的消费水平,自然是比郿城内更适合这些为生活而在外奔波的打工人。
“大人,我们为什么不走子午道?那里不是更近吗?”
武功水东岸,一个半大小子看着眼前生意火爆的食肆,有些疑惑地问向身边的一个汉子。
“吃面啊!”
汉子眼睛盯着凉棚,嘴角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回答道:
“听说这家的面食味道上佳,所以我特意带你们过来尝尝。”
早在前汉的孝武皇帝时代,朝廷就在关中大力推广种植麦子,至今已有近四百年。
而丞相北伐前,冯某人就已经在蜀地改进磨面工具和面食的制作方式。
大汉收复关中后的这些年,一直大力恢复生产。
当恢复生产的关中遇到了蜀地的面食,自然是一拍即合。
特别是郿城这个蜀地与关中的最大交汇口。
武功水边的食肆,面对的是来往的脚夫苦力,自然没有那么多讲究。
就连庖厨,都是直接在凉棚里搭了灶台,当着客人的面就做饭。
不过灶台虽有些简陋,但饭食的味道,却着实不错。
揉好的面团被厨子放在案板上按压几下,然后再拧下一小团,在空中扯几下,面团就变成了粗长的条子。
再晃扯几下,条子由粗变细。
别看厨子长得粗壮,甚至只有一个眼是好的,瞎眼也不包上,显得一脸凶相,但双手却是灵活得很。
把变细的条子来回穿几下,面条就有了雏形。
不一会儿,客人要求的面条就做好了,接着扔到旁边不断翻滚的开水里。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捞起放到大陶碗里,再挖了一勺不知名的熟肉料。
抖一下,再抖一下……
站在旁边看着的客人,忍不住地叫起来:
“抖啥抖啥?才多大点勺?拿不住吗?拿不住就让我自己来!”
肉其实不是什么好肉,基本都是下水。
不过经过店家的秘法炮制,味道着实不错。
关键是里头放了不少盐巴。
干体力活的人,口味都重,特别是喜欢重盐重油。
再加上还有肉——下水也是肉哇!
故而这店的生意火爆得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