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枢密副使杨茂。
作为帮助张冲一起建立泰山军规制的副手,杨茂在军中有着超然的声望。
虽然他在中人亭决战前的几次战役中都表现得不是太好,暴露了他不善于领兵作战的短板。
但杨茂依旧被张冲重用,常年作为枢密院副长官,统筹军中各事。
而潘璋虽然立下殊功,但哪里敢回嘴这个上司的上司,而潘璋都不敢,吕翔就更不敢了。
杨茂三言两语控制住了局面,然后就走到上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他这一次来汾水前线,除了传代王上的出击命令外,更重要的则是与大河南岸的于禁配合。
由于禁从潼关方向入关,而他则带着潘璋等三军,从龙门渡入关,从上、下两路齐齐出击。
这里面就需要重要人物居中协理,而杨茂就担任这样的角色。
杨茂来到汾水大营宣读了王上决定出击的军令后,众将的情绪非常高。
这些军将早就憋了一肚子想法了,因为留守在汾水北岸,他们无缘了后面一系列战事,眼看着友军立下的功劳越来越多,这些人如何不眼红?
所以,当日潘璋就整备军队,带着吕氏兄弟全军渡河,务必击溃敌之汾水防线。
但潘璋他们的全力一击却彷佛是锤到了棉花上,他们没有等到战事,反而是看到了一个个空掉的坞壁。
被汉军经营日久的汾水防线,几日内就空无一人了。
在泰山军的军功中,大部分都是按照俘斩数量来定级的。现在敌军营壁撤了个干净,这让憋了那么久的泰山军如何忍得住?
所以在得知玉璧还有一股汉军没撤走后,他们急匆匆的围住了玉璧,然后就在这里吃了个大亏。
三个军,一共十五个营,从午时一直打到日暮,各军轮番进攻,最后都还是没能打下玉璧。
潘璋为什么脾气那么爆?话说得那么难听?就是因为这仗打得太窝火了。
其实杨茂也窝火,他到底是枢密使,难得到一线,就遇到这么个闷亏,脸上本就不好看。
更不用说,他刚刚还得知,南面的于禁已经成功拿下了潼关,比他更早一步入关了。
这下子,脸面是真的丢了。
但他刚刚巡营回来,却看到潘璋几个大将相互之间骂骂咧咧,甚至都到了动刀的地步了。
这下子杨茂已经不是脸面不脸面的问题了,而是他发现军队已经到了一个骄气难制的程度了。
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