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府,威严壮丽的正门前,伴着沉闷的声响,厚重的大门被缓缓开启,北廷王刘文共走了出来,艳阳的照耀下,让人看不清其面容,但从其回首的动作,能够感受到一抹惆怅与眷恋。
作为赵王刘昉的长子,刘文共也是最类其父的人了,至少从样貌上看来是这样的,为王多年养成的那股气度,也格外不凡。
岁月催人老,不知觉间,刘文共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两鬓的发丝也染上了几缕白霜。而此番他亲自东来汉都,除了参加宗王大会之外,就是做最后一次努力,希望能把老父接回北廷,一家团聚,共享天伦。然从其表现来看,显然失败了。
王府大门的关闭声把刘文共从沉浸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再抬眼时,紫红色的门面已然彻底合上,那股子送客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门前,王驾、僚属及卫队静静地等候着,一名颔衔长须、眉带傲意的中年官员快步走上前来,躬身一礼:「大王!」
看着其人,刘文共深吸了一口气,方才轻轻摇头,沉声道:「北廷,还是只能靠我们自己!」
闻言,中年人看起来也不是很意外,只是以一种可惜的语气,应了声:「是!」
实事求是地讲,虽然是亲生父子,刘文共也素来对刘昉抱以崇敬之情,但两者之间,终究是二十来年不曾见面了,在时光的伟力作用之下,那份感情还剩下几分,是要打个折扣的。
何况,两者之间并不只是父子亲情那么简单的关系,还有国家与王权,而一旦牵扯到权力,那事情往往都会变得复杂。
而刘文共意图请刘昉这尊大佛回北廷,更重要的用心,显然是为了再借用老父在大汉帝国内部的影响力,毕竟,刘昉已是七十高龄,时间不多了,说不准哪天就没了......
事实上,刘文共有时也不免对刘昉这个父亲生出些怨气,明明在帝国拥有那般高的权势与威望,也知道北廷在中亚三国中的弱势与落后,长久以来,却始终不愿主动为北廷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早年安西都督府分家之时,北廷就是比较吃亏的,其国能有今日相对兴旺之气象,那也是刘文共三十年间辛苦经营发展所得。
对刘文共来说,此行只要把刘昉请回北廷,只需包装宣传一番,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帝国西北,能够引起不俗反响。看看两年前康王叔是怎么做的吧,而赵王这杆大旗,岂不比康王要吸人眼球的多,足以给北廷再引一波人口、人才过去。
但刘昉人虽老,但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