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奇迹。这一次,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姜为先院士看向大屏幕,轻声道:“快要到秦克上台作报告了。”
一句话便让圆桌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到大屏幕上,当中有希冀,有忐忑,更有期许。
郭维阳院士将众人的神色收在眼底,在心里默默道:“加油啊,秦克,宁青筠,有无数人在支持着你俩,一定要再创奇迹啊。”
……
上台作学术报告,听着似乎并不难,只要拿着稿子照念就行了。
事实上这样的报告是最低级也最让人瞧不起的,对于顶级的学术大会来说,如果报告人连脱稿讲述自己的学术成果都做不到,那只会让人质疑其学术水平。
脱稿是最起码的合格线。而且与国际数学家大会不一样,五十名候选人的报告时长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秦克的报告时间与别人一样,都只有一个小时。
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内容讲得深入浅出,既要体现出学术深度,又要让绝大多数与会者特别是评委听得懂、明白其重大的科研学术价值与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台下坐满了学术大牛,整个演讲里不能出现任何可供“攻击”的漏洞,不然再厉害的学术成果,只要被人接二连三在揪住某些小漏洞攻击,也会给人“漏洞百出”的错觉,沦为科学界的笑谈。
前面几天的报告里,就不乏这样“用力过度”的报告者,这些报告人基本上已无缘于本届的“爱因斯坦科学奖”了。
想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作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脱颖而出,实在非常考验一个科学家本身深厚的学术素养、知识面乃至是口才表达能力。
秦克就即将面临着这样的考验。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酒店里最大的会场,此时已坐满了观众,原本可以容纳两千人的会场却是人山人海,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起码有三千人来听现场秦克的这场学术报告。
如此拥挤的会场环境自然不会太舒适,但谁都没有怨言。来到这个大会场的,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外,也有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学生们,以及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几十位院士,当然,也不乏与秦克共同竞争本届“爱因斯坦科学奖”的候选人。
日国的细野广秀教授带着学生田村光裕也在其中。
秦克的这场报告会是第六天早上的第一场,在无数审视、期待、怀疑、崇拜的目光注视下,一身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