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造善的时候,当他把这个善业受用完以后,罪业就起现行了,就到三恶道去受苦恼的、卑贱的果报。他内心当中跟这个苦恼卑贱的果报接触的时候,他又生惭愧心,惭愧心又开始造善,造了善法以后,善业强了,又生长在一个富贵放逸的境界,又开始造恶。
我们凡夫的流转就是这么回事,就是富贵的时候开始放逸,贫穷现前的时候起惭愧心,如空中的羽毛在虚空当中飘上飘下,不决定。当我们内心当中对生命能够产生如此观察的时候,这就不一样了,我们造善以后,善业因缘招感富贵的果报,富贵的果报现前的时候,我们观照的智慧也现前,我们知道这些是如梦如幻,我们不会停在这个果报当中,就不会障碍在这个点上,我们会继续的往前走,我们知道「这是路旁的小花,生命当中后面有更大安乐的果报」,我们可以从富贵的果报里面通过去,这就是为什么佛法可贵的地方,就是他能够在内心当中培养一种观照力。
龙树菩萨在《智度论》上讲出一个小事情、小因缘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五戒居士,他是在为一个有钱人家驾马,就是一个马夫。他受了五戒以后,他也经常听闻佛法、如理思惟,他跟佛陀说:佛陀,我要是来到这个三宝的处所,我就能够忆念三宝生起正念;但是我为主人驾马的时候,我就不能忆念三宝。不能忆念三宝的时候,我万一在驾马的时候死掉了,我会投生到哪里去呢?佛陀说:你如果在驾马的时候死掉,你必生善处。那个五戒居士说:为什么会生到善处呢?他说:因为你不断的以持戒跟闻法的因缘来熏习你的内心,所以你内心当中有观照拣择的力量。
佛陀讲一个譬喻说:你看这一棵树,它一天一天的往西方生长,你突然间把它砍断了,它就往西方倒下去,它不会倒到东方去。就是说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外道,他问你说「他突然间死掉会生到哪里去」,我们只能够说「不决定」,谁也说不准,因为你内心当中有善业可也有罪业,我怎么知道你临终的时候是触动善业、触动恶业?但是佛弟子不同,佛弟子在随业往生当中,他有一个特殊点是「随念往生」,他临命终的时候,他有一种正念力现前,他用这个念力来引导他的善业,就是随念往生只有佛弟子才有办法,一般的外道只能够随业往生。
随念,什么叫念呢?就是一种拣择的智慧,他能够知道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而善知取舍。这个是讲到般若的体性跟它的相貌。好,我们看《讲义》的第四十一页:
己六、障般若度
庚一、对法明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